高中范文网 >教学计划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案的撰写过程能够帮助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中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初二上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1、2;会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计算菱形的面积.

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1、2.

2.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及菱形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课堂引入

1.(复习)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请看演示:(可将事先按如图做成的一组对边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概念.

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强调】 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

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菱形的例子.

四、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点,df交ac于e.

求证:∠afd=∠cbe.

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 cb=cd,ca平分∠bcd.

∴∠bce=∠dce.又ce=ce,

∴△bce≌△cob(sas).

∴∠cbe=∠cde.

∵ 在菱形abcd中,ab∥cd,∴∠afd=∠fdc

∴ ∠afd=∠cbe.

例2(教材p108例2)略

五、随堂练习

1.若菱形的边长等于一条对角线的长,则它的一组邻角的度数分别为.

2.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6cm和8cm,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3.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且相邻两内角之比是1∶2,求菱形的对角线的长和面积.

4.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cb、cd上的点,且be=df.求证:∠aef=∠afe.

六、课后练习

1.菱形abcd中,∠d∶∠a=3∶1,菱形的周长为8cm,求菱形的高.

2.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3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10cm,求(1)对角线ac的长度;(2)菱形abcd的面积.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篇2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

学生们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了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也比较扎实,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内容尤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

在数学知识上已经掌握了两步计算式题和有余数的除法,还有统计知识,并学会了辨认八个方位;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加、减法;还掌握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实际长度和简单的换算以及实际测量,并能用以上这些相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总之,这些技能和知识点都为本学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爱学数学的热情,以及对数学的感悟能力会在本学期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沿着良性轨道螺旋式上升。

具体提高措施是: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用情境活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两班学生都能根据教师给出的情境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并能根据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投入到探索问题的活动中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主动的研究问题,获取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多增添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联系到实际,便于对问题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素材。

3.课后练习注重增添以学习内容为主的相关实践练习,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少一些呆板的练习,提高练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在上学期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比较喜欢做不同科目之间有联系的综合性作业,例如我把数学与科学课相结合,让他们种豆子,了解植物的生长,并做记录,再将每天的记录制作成统计图,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特别高。我为了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让他们从成语词典上收集有关长度单位的成语,通过对词语的理解把握其表示的长度。

4.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与学生家长多沟通交流。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的数学活动实践为学习内容,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乘法;(2)除法;(3)观察物体;(4)千克、克、吨;(5)、周长;(6)年、月、日;(7)可能性;(8)共有五个社会实践活动,还有两个整理复习,一个总复习。具体特点是:

1.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意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2.在空间和图形学习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教材为教师留下了创造空间,可结合自身教学要求,生发新的教学设想,内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三、总体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分一分”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的意义。

2.学平面图形的周长,会进行周长的计算。

(二)、实践能力培养

1.观察物体,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

2.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3.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思考的条理性和合理性。

2、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让他们在感受到乐趣之外,应具备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研专题:

创设课堂学习情境,有效培养创新意识。

个人专题:

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篇3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内角和定理。因为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内角和定理是本章的基础知识,对后继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难点:四边形的概念及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在前面讲解三角形的概念时,因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平面,所以三个顶点总是共面的,也就是说,三角形肯定是平面图形,而四边形就不是这样,它的四个顶点有不共面的情况,又限于我们现在研究的是平面图形,所以在四边形的定义中加上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这几个字的意思学生不好理解,所以是难点。

2、教法建议

(1)本节的引入最好使用我们提供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这个课件,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四边形都是常见图形,研究它们具有实际应用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本节的教学,要以三角形为基础,可以仿照三角形,通过类比的方法建立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如四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外角、内角和、外角和、周长等都可同三角形类比,要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的图形,对比着指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确这些概念。

(3)因为在三角形中没有对角线,所以四边形的对角线是一个新概念,它是解决四边形问题时常用的辅助线,通过它可以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结合图形,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并观察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它分成几个三角形?两条对角线呢?使学生加深对对角线的作用的认识。

(4)本节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化归转化的思想和类比的思想,教师在讲解本节知识时要渗透这两种思想方法,并且在本节小结中对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白碰到复杂的、未知的问题要转化为简单的、已知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

2、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气象站的实例,培养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2、通过推导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对学生渗透化归思想。

3、会根据比较简单的条件画出指定的四边形。

4、讲解四边形外角概念和外角定理时,联系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对学生渗透类比思想。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四边形都是常见的,研究他们都有实际应用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数学,渗透统一美,应用美。

二、学法引导

类比、观察、引导、讲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四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熟练推导四边形外角和这一结论,并用此结论解决与四边形内外角有关计算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四边形的有关概念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

3、疑点及解决办法:四边形的定义中为什么要有在平面内,而三角形的定义中就没有呢?根据指定条件画四边形,关键是要分析好作图的顺序,一般先作一个角。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四边形模型、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入新课,学生观察图形,类比三角形知识导出四边形有关概念;师生共同推导四边形内角和的定理,学生巩固内角和定理和应用;共同分析探索外角和定理,学生阅读相关材料。

第一课时

七、教学步骤

【复习引入】

在小学里已经对四边形、长方形、平形四边形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但还很肤浅,这??

章我们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各种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有关四边形的知识解决一些新问题。

【引入新课】

用投影仪打出课前画好的教材中p119的图。

师问:在上图中你能把知道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找出来吗?(启发学生找上述图形,最后教师用彩色笔勾出几个图形)。

【讲解新课】

1、四边形的有关概念

结合图形讲解四边形,四边形的边、顶点、角,凸四边形,四边形的对角线(同时学生在书上画出上述概念),讲解这些概念时:

(1)要结合图形。

(2)要与三角形类比。

(3)讲清定义中的关键词语。如四边形定义中要说明为什么加上同一平面内而三角形的定义中为什么不加同一平面内(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一定在同一平面内,而四个点有可能不在同一平面内,如图42中的点。我们现在只研究平面图形,故在定义中加上在同一平面内的限制)。

(4)强调四边形对角线的作用,作为四边形的一种常用的辅助线,通过它可以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来解(渗透化归思想),并观察图4—3用对角线分成的这些三角形与原四边形的关系。

(5)强调四边形的表示方法,一定要按顶点顺序书写四边形如图41。

(6)在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凸四边形时,一定要按照定义的要求把每一边都延长后再下结论如图4—4,图4—5。

2、四边形内角和定理

教师问:

(1)在图4—3中对角线ac把四边形abcd分成几个三角形?

(2)在图4—6中两条对角线ac和bd把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

(3)若在四边形abcd如图4—7内任取一点o,从o向四个顶点作连线,把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

我们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就等于:

①2180=360如图4

②4180—360=360如图4—7。

例1已知:如图48,直线于b、于c。

求证:(1)(2)。

本例题是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实际上它证明了两边相互垂直的两个角相等或互补的关系,何时用相等,何时用互补,如果需要应用,作两三步推理就可以证出。

【总结、扩展】

1、四边形的有关概念。

2、四边形对角线的作用。

3、四边形内角和定理。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28中1(1)、2、 3。

九、板书设计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紧紧抓住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这一点,然后利用上节课分式乘法运算的基础,达到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目的课堂练习以学生自己讨论为主,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所做的题目作自我评价,关键是点拨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 p17页例4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教材p17例4只把运算统一乘法,而没有把25x2-9分解因式,就得出了最后的结果,教师在见解是不要跳步太快,以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不了,造成新的疑点.

2,p17页例4中没有涉及到符号问题,可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是学生学习中重点,也是难点,故补充例题,突破符号问题.

四、课堂引入

计算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2、进一步发展数感,增加对勾股数的直观体验,培养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建立数学模型、

3、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运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发展数感,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教学难点

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课前准备

标有单位长度的细绳、三角板、量角器、题篇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请学生复述勾股定理;使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已知△abc的两边ab=5,ac=12,则bc=13对吗?

创设问题情景:由课前准备好的一组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演示教材第9页古埃及造直角的方法、

这样做得到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吗?

提出课题: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讲授新课:

1、如何来判断?(用直角三角板检验)

这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多少?(一份视为1)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就是说,如果三角形的三边为 , , ,请猜想在什么条件下,以这三边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当满足较小两边的平方和等于较大边的平方时)

2、继续尝试:下面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5,12,13; 6, 8, 10; 8,15,17、

(1)这三组数都满足a2 +b2=c2吗?

(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长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

3、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 +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满足a2 +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4、例1 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左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 ∠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这个零件各边尺寸如右图所示,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

随堂练习:

1、下列几组数能否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说说你的理由、

⑴9,12,15; ⑵15,36,39;

⑶12,35,36; ⑷12,18,22、

2、已知abc中bc=41, ac=40, ab=9, 则此三角形为_______三角形, ______是角、

3、四边形abcd中已知ab=3,bc=4,cd=12,da=13,且∠abc=900,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

4、习题1、3

课堂小结:

1、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 +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满足a2 +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勾股数扩大相同倍数后,仍为勾股数、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及它们初步应用.

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内在联系.

3.通过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联系;

难点是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的性质、判定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通过知识结构的教学,学习正方形的知识.

1.复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定义.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用活动教具演示平行四边形演变成矩形、菱形的过程,并画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图.(画出图4-50(a)中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及箭头)

2.类比联想,用运动方式得出正方形的定义.

问:既然矩形、菱形都能由平行四边形运动变化得到,那么正方形呢?

启发学生将小学熟悉的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作比较,用教具演示出平行四边形形成正方形的过程,同时归纳出正方形的'定义.教师板书定义并画出图4-50中的正方形及箭头①.

3.完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结构.

(1)师生共同分析正方形定义的三个要点:①是平行四边形;②有一个角是直角;③有一组邻边相等.

(2)对比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定义,得出它们的联系:

①由正方形定义①,②条件可知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画出图中的箭头②及正方形集合a5和矩形集合a1)

②由正方形定义的①,③条件可知正方形是特殊的菱形.(画出图4-50中的箭头③及菱形集合a2)

③由正方形的定义的所有条件可知,正方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画出图4-50中的集合a3)

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画出图4-50(b)中四边形集合a4)

而且从以上过程可知,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集合a2与a1的公共部分)

4.从整体知识结构出发,研究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1)正方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由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得知: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让学生复习矩形和菱形的性质,从而得到正方形的性质.

①边:四边都相等.(性质定理1)

②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性质定理2)

(2)正方形的判定.

引导学生根据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正方形的三类判定方法:

①先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判定它是正方形;(图4-50(a)中箭头①)

②先判定四边形是矩形,再判定这个矩形又是菱形;(图4-50(a)中箭头②)

③先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这个菱形又是矩形.(图4-50(a)中箭头③)

(3)巩固练习: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不是正方形的补充什么条件能让它成为正方形?

①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②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⑤对角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篇7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等腰三角形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4、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

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

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

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

6.基本判定:

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初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7篇

初二数学学期教学工作总结7篇

初二物理功的教案7篇

小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优秀8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优秀8篇

小五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优秀8篇

八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优秀8篇

苏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优秀5篇

一年级的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优秀8篇

八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优秀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418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