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范文网 >教学计划

雨中的小动物教案5篇

编写有趣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制定富有启发性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思考能力,以下是高中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雨中的小动物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雨中的小动物教案5篇

雨中的小动物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分配表

课时

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

音乐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

声音的强弱

?小动物唱歌》

画一个你最喜欢的动物的头像。

第二课时

声音的强弱

?小动物唱歌》

自有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并模仿出这种动物的典型动作,歌表演《小动物唱歌》

第三课时

?口哨与小狗》

?咏鹅》

体验中国古诗的韵味,感受中国古文化

第四课时

?小毛驴爬山坡》

选用响板或双向筒为《小毛驴爬山坡》伴奏

第五课时

?快乐的小熊猫》

?快乐的小熊猫》

随音乐即兴表演

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不同音乐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

2、本单元通过歌表演、音乐活动、唱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理解并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并能正确运用到歌曲之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感受声音的长短与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强“f”弱“p”,并能正确地运用到歌曲演唱之中。

难点:

体会每首歌曲各自不同的音乐情绪,《小动物的歌》是欢快的,《小毛驴爬山坡》是俏皮的,而《咏鹅》是悠闲自在的。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不同歌声表现不同音乐的情绪。

教具准备

1、钢琴、录音机及磁带、打击乐器(大鼓、铃鼓、响板、双向筒)。

2、卡片:强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歌曲《小动物的歌》。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进一步理解声音的`长短,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并能正确运用到音乐中。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贴上各种动物的图片。

2、教师课先让学生看教科书上的两组插图,并模仿他们的声音。

3、说出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能表示声音的强弱。

4、学生任意选择一种动物,模仿它的叫声。模仿逼真的,将图片取下站在空的头饰上,并带在这位同学的头上。

5、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

⑴教师引导学生对老虎和小猫叫声进行对比:老虎的叫声低沉、声音长。

小猫的叫声柔和、声音也长。谁的叫声大?谁的叫声小?(老虎的叫声大,小猫的叫声小)

⑵在音乐中声音大用“f”表示强,声音小用“p”表示弱。

6、将同学们头饰上的小动物按叫声的大小分类。

7、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⑴学生听教师范唱或录音。

⑵根来时按节奏朗读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注意弱起小节的学习,引导学生强调4/4拍的第一拍“小动物”中的“小”字。)

⑶教师分局教唱。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模仿所唱的动物的典型动作。

⑷创编歌词:请你将猫和狗的叫声换成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并大声领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歌表演《小动物唱歌》。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正确地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之中。通过歌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大鼓和铃鼓,请学生敲击这两种乐器,感受乐器的声音力度: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强?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弱?

2、在音乐中“强”用什么表示?“弱”用什么表示?

p

f

出示卡片

3、a小女孩敲击碰铃。b新年晚会上人们静听新年钟声。

师问:谁发出的声音强?谁发出的声音弱?(碰铃发出的声音弱,钟声发出的声音强。)

4、复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5、引导学生注意发现歌谱中出现的“f”和“p”,理解含义,并请同学们正确地运用到歌曲演唱之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咏鹅》。

2、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验中国古诗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通过欣赏《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过程

1、谁会背诵描写动物的古诗?(《咏鹅》)

2、学唱歌曲《咏鹅》。

(1)请到家一同背诵《咏鹅》。

(2)教师为学生讲解诗词的含义

(3)学生朗读歌词,体会诗意。

(4)教师范唱。

(5)学生跟录音机学唱。

(6)体会歌曲悠闲自在的情绪。

3、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

(1)初听音乐:你听到了哪种动物的叫声?除了小狗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2)再听音乐:主人与小狗在做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3)你如何表达乐曲的情绪?

(4)对比这两首乐曲的情绪,《咏鹅》是优美抒情的,《口哨与小狗》是欢快活泼的。

4、总结:将今天学习的歌曲《咏鹅》唱歌爸爸妈妈听。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咏鹅》。

2、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咏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唱。

2、通过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体会音乐所描绘的小毛驴--俏皮、淘气,体会音乐旋律的起伏与描述小毛驴爬山坡之间的关系。

3、鼓励学生选用双相同或响板为音乐配伴奏,有条件的可以写出简单的节奏谱。

教学过程

1、谁知道阿凡提的故事?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2、阿凡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经常与谁一起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小毛驴)

3、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

(1)听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2)教师分句教唱。

(3)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学生用手指歌曲的旋律线演唱,了解旋律描写的小毛驴气喘吁吁爬山坡的情景。

(4)请你为歌曲伴奏:教师提供打击乐器--双向筒和响板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什么乐器?为什么?表现什么?怎么敲击?

4、复习歌曲《咏鹅》。你能背唱这首歌吗?

5、总结

第五课时

教书内容

欣赏乐曲《快乐的小熊猫》。

教学目标

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感受为主,启发学生感知乐曲所描绘的不同音乐内容,为插图排顺序。教师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将音乐变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过程

1、初听全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分段欣赏:

(1)你听到了什么?是谁在叫?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清晨,天慢慢亮了,小鸟的鸣叫,唤醒了沉睡的森林。)

(2)谁出现了?它在干什么?(小熊猫拿着水桶,准备到河边打水)

(3)森林里的动物们在做什么?小熊猫在做什么?(小熊猫抬着水桶,往回走。他友好的像森林里的朋友们问好)

(4)这段音乐描述了小熊猫在做什么(它一溜烟的跑回商店,做好开门前的准备工作)

3、完整欣赏全曲,并为插图排顺序。

4、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5、随着音乐即兴表演

6、总结

雨中的小动物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三)情感目标

1、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成员的观点。

2、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工具

教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颐和园的观鸟活动”的图片。现在观鸟活动在全国各地盛行,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参加,其中有很多中小学生。那么,我们为什么喜欢参加这类活动呢?学生讨论发言:观鸟能增长知识,培养爱鸟护鸟的意识,让更多的人关注环境保护。

生物圈中已知的动物约有150万种,鸟类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从参加观鸟活动中就可体会到鸟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动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呢?

(二)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1、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一个情境话题,结合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后展示结论。

资料1麻雀啄食和糟蹋农作物,曾被列为主要的害鸟。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开展了“剿灭麻雀”的运动。据有关资料记载,上海市曾在5天内就消灭麻雀686172只,获得雀卵265968只。现在,有关专家发出了保护麻雀的呼吁,这是为什么?

资料2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想一想,野兔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资料3某种金合欢有大而中空的刺,蚂蚁栖居其中,并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蚂蚁“侵食”金合欢,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吗?下表是用金合欢幼苗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

金合欢幼苗生长状况

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资料4北戴河最近掀起一场保护6000亩松林、消灭“森林杀手”天牛的生物护林战役,10万只“护林卫士”肿腿蜂作为“特种兵”,被有关部门分批投放到联峰山景区。据北戴河园林局负责人介绍,此次以虫治虫生物护林的战役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其作用却是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它不但安全,也是最经济的杀虫护林手段。为什么这种方式安全而经济呢?

资料5河北省北部地区,在麦收时节,据统计,每亩麦田约有50~100只青蛙,一只青蛙一天可食20~200只害虫。因此,依靠这种天然的“除虫剂”――青蛙,基本上可以控制害虫,保证小麦的收成。近年来,由于人们大肆捕捉青蛙,不到几年,该地区蛙类几乎濒于绝灭,结果导致害虫大肆繁殖,造成小麦等农作物受害。这就是人们出于眼前的利益捕捉蛙类,切断了小虫类之间的食物链,结果害虫四起,造成农作物减产的严重损失。后来使用农药,产量获得一些恢复,但随后继续大量减产,这又是为什么呢?

(1)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什么?

(2)你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

(3)你从上述资料中得到哪些启示?

2、师生共同总结: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而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当食物链中一种生物的数量因捕杀或疾病等原因而大量下降的时候,往往其天敌的数量会随之下降,而被其捕食的生物数量会因天敌减少而繁殖增多,就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如植食性动物数量过多会使植物数量大量减少,严重的时候甚至会破坏生态平衡。所以,保护动物就是要保障既不能随意消灭,也不能任其肆意繁殖,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管理,对害虫害兽要科学防治。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确立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身的观点。看问题要多角度把握动物的作用,而不能以偏概全,目光短浅。

(三)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干草堆放久了,会被分解者逐渐分解,如果被羊吃了,会在羊体内分解,你认为这两种方式哪种分解更快呢?学生很快得出结论:羊吃的草更能促进草的分解。

2、草中的有机物被羊体内的细胞吸收后是通过什么作用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二者如何能返回无机环境中?教师复习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展示碳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引导学生说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过动物的呼吸和排泄返回到无机环境,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可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由分解者进一步分解。同时,动物的遗体也会被分解者分解成二氧化碳、无机盐等返回无机环境,再进一步供植物利用产生有机物。

3、师生共同总结:动物直接或者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动物可以促进二氧化碳、无机盐等物质回归自然界。

设计意图:从现象出发,不断深入探寻原因,最终揭示原理。通过画图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动物可以促进二氧化碳、无机盐等物质回归自然界的作用。

(四)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图片或教师播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的视频,思考:如果没有动物参与,植物的繁殖会不会受到影响?学生能很快说出植物的繁殖会受到影响,但是理解不深入。

2、教师举例:毛里求斯岛上有一特有树种――卡伐利亚树,也称为大颅榄树。这是一种高大的热带乔木,树高可达100英尺,树围14英尺。该树木质坚硬细密,曾经是岛上大量出口的优质木材资源。几百年前,它们的踪迹遍布全岛,而今却已寥寥无几,且都是百年老树。

1982年,科学家在岛上对卡伐利亚树作了几个月的深入研究发现,尽管此树年年开花结果,却没有一颗种子发芽,这种现象已持续了几百年。据记载,20世纪30年代,一些当地的植物学家担心卡伐利亚树会灭绝,曾采集这种植物的种子,用各种方法处理种子,试图促使它们发芽。

可是,一切努力都失败了。人类眼看着这种珍贵树种走向灭绝,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后来,经科学家细心地测定了大颅榄树的年轮后发现,卡伐利亚树果核的发芽依赖于渡渡鸟的肠胃;渡渡鸟灭绝了,卡伐利亚树也因无法繁殖后代而走向灭绝。现在,毛里求斯已采用科学方法磨薄卡伐利亚树的果核或者让吐绶鸡来吃下大颅榄树的果实,以取代渡渡鸟。此后,这种树木终于绝处逢生。由此,学生更能体会到动植物的息息相关。

3、师生总结:动物帮植物传粉,使植物能顺利繁殖后代。动物帮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但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动物为植物传粉、播种的现象初步理解动物对植物生长繁殖的作用,同时,利用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动植物之间密切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五)总结和提升

1、教师展示资料:据报道,福州闽江公园沙滩岸边密密麻麻地散落10多厘米长的黄鳝,已全都死掉。当前市民在闽江放生鱼、龟等活动较多,但是被放生的动物被捕捞、死亡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我们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学生讨论认为保护动物是应该的,但是放生动物不能盲目,而要选择适合的自然环境,并要考虑水温、其他生物的分布等情况,否则,被放生的动物不能生活,或将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2、师生总结:动物不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也可以帮助植物。但是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所以,我们要全面地认识动物、爱护动物,科学合理地管理和防治动物。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正确保护动物的方法,树立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升生物科学素养。

课后小结

本节教学从一开始的小品展示,谚语讨论,练习比赛,尝试建立食物链与食物网。

雨中的小动物教案篇3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中国人有句古老的问候语:“你吃饭了吗?”。生物课多安排在下午,本课的教学就从“你中餐吃的什么?”的话题展开教学,以活动《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为主线,在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过程中,穿插学习“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等知识内容并完成相关问题的讨论。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寓于探究活动中,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1)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知道消费者的分类,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能力:(1)通过对图片及视频等资料的观察、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2)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共事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讨论活动中,学会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人合作;(2)树立保护动物及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课型 新授课

四、教学重点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2.动物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

五、教学难点动物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

六、教学方法以“启发—探究”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和讲授法。

七、教学设备1.活动报告;2.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3.实物抽影仪。

八、教案内容

(一)新课的引入师:我们中国人有句亲热的问候语“你吃钣了吗?”。现在我要借用这句话问一问大家“你们吃钣了吗?”“吃的是什么?”“一个一个地说,否则我招架不住。”老师点名让一学生起来说,老师将菜名写在黑板上。师:请同学们对这些食物进行分类。“动物和植物是生物圈中两大重要的家族,那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样吗?”

(二)新课学习师: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探究的内容。(板书)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1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师:“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我们在七年级上册中已经学过,谁还记得,请起来告诉大家。“动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要是我们人类能进行光合作用该多好啊!晒晒太阳不吃钣肚子就饱了。”(板书)

一、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想来报菜名,请原谅老师的不是,冷落了大家,现在老师满足你们的要求,因时间关系要换一种方式,不是说出来,而是写出来,怎么写?请大家依照书上p41活动中的方法步骤的要求来写。”(教师来回巡视,及时指导、点拨、释疑。)教师提示学生:如果你的中餐食物种类单一,影响你构建食物网,你可以将你早餐的食物加进去,如果还不行,可以将你昨天乃至前天甚至近段时间吃过的食物加进去。(估计学生完成得差不多了)师:步骤4、5中提到了“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两类动物。(利用课件播放动物取食方面的视频。)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动物的食性相同吗?”讲:由于植物、动物营养方式的不同,动物的食性不同,这样就在“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之间建立了一种食物联系。我们把这种联系叫食物链。请同学在书上找出“食物链”的概念,并检查一下自己建立的食物链合不合理。展示:课件中的一个flash动画。让学生观看并要求用文字和箭头将它们之间捕食与被食的关系表示出来,然后分析动物在食物链中的作用。(抽一学生起来分析。)老师赞扬学生分析回答得好。(板书)

二、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讲:现在我们回过头看一看根据我们的食物建立起来的食物链。有谁愿意将自己的成果拿出来让大家分享呢?(教师有意让做得好的和有缺陷的依次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存在的问题强调:“→”指向的重要意义:反映能量流动的方向。因此“→”只能指向捕食者。师:大家看一看,你所建立的食物链是一条,还是有多条?到底有几条?如何数?课件展示:一个比较复杂的食物网。让学生数出食物链的条数。“为什么大家数出来的条数不一样,到底谁的数字准确?”“现在我们请几个不同答案的代表上来数一数,下面的同学当裁判,看谁是真正的英雄。”(让数对的同学告诉大家是怎么数的。)“不同食物链之间有没有联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食物为联系的交错网状结构,我们叫食物网。”问:大家想一想,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为什么?教师举例阐述食物网中食物链越多越好的意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和稳定。并适时进行情感教育:珍爱动物、保护环境。师:最后我们根据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来讨论3个问题:(见书上p41—42)同时用课件展示出来。1.分析说明不同食物链之间的关系。2.找出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这条食物链有几个环节?3.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动物,人类的食物结构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三小结

1.生物圈中的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是生物圈中的 消费者 。

2.通过建立食物网的活动,我们认识到动物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因此,我们要珍爱它。保护它。动物的存在会对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九、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重新整合了课程资源,以活动为主线,将知识的讲授、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2.不足之处:过渡语言应更优化些,时间分配应更合理些。十、教学点评程勇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创造性地整合了课程资源,以活动为主线,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参与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活动,真正使学生 “在做中学”,也就使教学目标得以较好地落实。特别是活动的引入、动画的插播、成果的展示、问题的争论、知识的延伸、幽默的语言、恰当的评价、善意的提示等教学环节及手段,都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能力,获得知识。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的活动不但给予了有效的指导,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教师为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全面发展,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所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此外,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跟在学生的后面,放手让学生在前面探索,让学生发表见解、阐述观点,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力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总之,这节课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改变,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这是值得提倡的。

雨中的小动物教案篇4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螃蟹歌》

2、欣赏乐曲《云雀》、《四小天鹅舞曲》和《杜鹃圆舞曲》

3、歌表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4、活动《动物联欢会》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歌声表现不同情绪的歌曲。认识换气记号,并能在歌曲中正确运用。

2、初步认识小提琴并熟悉它的音色;欣赏芭蕾舞;了解世界地域文化,扩大音乐视野。

3、学习运用地方方言演唱四川民歌《螃蟹歌》,了解中国地域文化,扩大音乐视野。

教材分析:

1、《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这是一首一段体结构的西班牙儿歌,2/4拍,ъe大调式。歌曲的音域不宽,仅有六度(do——la),旋律多是同音的连续重复和级进下行,由于二度移位模进的手法贯穿全曲,使曲调新颖,别有特色。

2、《云雀》这是一首流传于罗马尼亚的民间乐曲。乐曲欢快活泼,由小提琴演奏。通过听赏乐曲,感受罗马尼亚音乐风格,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认识小提琴并了解它华丽优美极富表现力的音色。

3、《四小天鹅舞曲》芭蕾舞剧《天鹅湖》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在1876年写成的。《四小天鹅舞曲》就是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中的一段舞曲。全曲篇幅不长,#f小调,4/4拍,快板。开始由大管奏出由连续的八分音符组成的、活泼跳跃的伴奏音型。

4、《螃蟹歌》这是一首流传于四川地区的民歌。歌曲2/4拍,徵调式,由上下乐句构成。旋律诙谐、活泼,表现了在河边玩耍的孩子们观察到螃蟹和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

5、《杜鹃圆舞曲》这是挪威作曲家约纳森所作的一首管弦乐曲,该曲在曲调和节奏上都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

6、《动物联欢会》大型综合性活动《动物联欢会》是这个单元的一个综合练习,从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上看,出现了以往学习过的一些歌曲和乐曲的图片,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上的插图,回忆曲名并复习演唱。

教学重点:

复习所有学习演唱和聆听过的歌曲和乐曲。

教学难点:

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素材,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地表演、歌唱。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表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2、为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伴奏。

教学目标:运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利用分段听赏模拟动物的叫声记忆歌词,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学生选择课堂常用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1、教师在课前将黑板布置成一个美丽的村庄。

2、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中出现哪些可爱的小动物

(小狗、大马、小鸭、小猪、小鸡、小牛、小驴、小羊)

(2)再听歌曲前两段并提问:小动物是怎么叫的?谁能模仿它们的叫声?

学生回答出一种动物,教师将这种动物的画片贴在黑板上。

小狗叫:wang wang大马叫:hui ————

小鸭叫:ga ga小猪叫:heng

(3)再播放歌曲前两段: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在歌曲规定的地方模仿这种动物的叫声。

(4)再播放歌曲前两段:你能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吗?

(分别找四个学生带上相应的头饰模仿动物的叫声)

(5)跟录音演唱歌曲前半部分:由四个同学分别模仿四种动物的叫声。

(6)再听歌曲后两段并提问:歌曲中还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叫的?谁能模仿它们的叫声?

学生回答出一种动物,教师将这种动物的画片贴在黑板上。

小鸡叫:ji ji小牛叫:mou————

小驴叫:a a小羊叫:mie ————

(7)再播放歌曲后两段: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在歌曲规定的地方模仿这种动物的叫声。

(8)再播放歌曲后两段:你能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吗?

(分别找四个学生带上相应的头饰模仿动物的叫声)

(9)跟录音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由四个同学分别模仿四种动物的叫声。

(10)完整演唱歌曲:分别由八个同学模仿八种动物的叫声。

(11)认识唤气记号:

3、歌表演: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2)分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歌曲?

(3)分组汇报并表演,其他小组为他们的表演打分,评选出最佳小组。

4、选用课堂常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分组讨论选用什么乐器?在乐曲的什么部分伴奏?

(2)小组汇报。

5、总结下课。

随笔:学生能够运用听赏模拟动物的叫声来记忆歌词,能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云雀》。

2、欣赏乐曲《四小天鹅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云雀》,体验乐曲带给人们欢快的情绪,认识小提琴,了解它的音色。

2、通过欣赏《四小天鹅舞曲》,记忆乐曲的旋律主题,并了解一种艺术形式——芭蕾舞。

教学过程:

1、欣赏乐曲《云雀》。

(1)初听乐曲:你听到了什么?(鸟叫)

(2)介绍曲名:罗马尼亚乐曲《云雀》。

(3)再听乐曲: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再听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5)介绍小提琴:出示小提琴的图片及演奏方式图,聆听小提琴优美华丽的音色。

(6)完整聆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的情绪。

2、欣赏《四小天鹅舞曲》:

(1)欣赏动画片《天鹅湖》的片段,简单介绍故事情节,引出乐曲《四小天鹅舞曲》。

(2)初听乐曲: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记忆主题: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学生哼唱记忆。

(4)再听乐曲:乐曲主题反复出现几次?

(5)观看芭蕾舞剧《天鹅湖》片段:四小天鹅舞。

(6)教师钢琴演奏《四小天鹅舞曲》。

3、活动:听乐曲填序号。

(1)将听赏过的乐曲的图标贴在黑板上。

(2)教师播放乐曲的片段(主题),全体学生选择乐曲图标,并说出曲名。

顺序:《口哨与小狗》、《云雀》、《大象》、《荫中鸟》、《四小天鹅舞曲》、《快乐的小熊猫》、《狮王进行曲》。

(3)教师播放乐曲的主题,学生在书上填写序号。

顺序:①《大象》 ②《口哨与小狗》 ③《荫中鸟》 ④《四小天鹅舞曲》

⑤《狮王进行曲》 ⑥《云雀》

(4)教师将此次练习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将评价记录在音乐网页中。

4、总结下课。

随笔:欣赏音乐,体验乐曲个人们带来的欢快情绪;认识小提琴,了解它的音色;了解芭蕾舞。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螃蟹歌》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螃蟹歌》,体验乐曲诙谐活泼的情绪,学习运用四川的地方方言演唱歌曲,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将歌曲内容扩展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动物?它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螃蟹,它有一对大夹子)

2、初听歌曲:歌曲的情绪怎样?和我们以往学习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3、介绍歌曲:这是一首四川民歌,在演唱上运用了四川方言。

4、听唱法学唱歌曲第一段:哥:guo、只:zi、脚:jiuo、个:guo、壳:kuo、河:huo。

5、学唱歌曲第二、三段歌词。

6、分组讨论如何用动作表现歌曲。

7、汇报创编结果。

8、总结

随笔:学习本歌曲,体会乐曲诙谐活泼的情绪,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教学目标: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记忆乐曲的第一主题,并能区分出乐曲的其他段落,理解乐曲的情绪,能够随着音乐律动,掌握三拍子的舞步;选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第一主题伴奏。

教学过程:

1、初听乐曲:描写的是什么动物?

2、听赏乐曲的第一主题:

(1)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学生用拍手、拍腿等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3)随音乐哼唱、记忆主题旋律。

(4)为第一主题起名:快乐的舞蹈、舞蹈的小鸟、自由的森林等等。

(5)介绍曲名:《杜鹃圆舞曲》,是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乐曲的第一部分。

(6)出示谱例:小组讨论,选择哪种乐器演奏哪行伴奏谱?为什么?

(7)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的第一主题伴奏。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1)初听第二部分:这一段旋律和第一段比较有什么不同?

(2)为第二主题起名:唱歌的杜鹃、舞蹈的小鸟、快乐的小鸟等。

4、欣赏乐曲第三部分:

(1)初听乐曲的第三部分: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为第三主题起名:舞蹈的大树、快乐的大象、奔腾的大河等等。

5、欣赏乐曲的第四部分:它和前面的哪一段相同?

6、完整欣赏全曲。

7、介绍圆舞曲:一种流行于欧洲的三拍子的民间舞曲。

8、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三步舞的基本舞步:左右左,右左右。

9、在《杜鹃圆舞曲》第一主题的伴奏下,跳个圆舞曲。

随笔:能够随乐曲律动,掌握三拍子的舞步,运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动物联欢会》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复习四册书中有关描写动物的音乐作品,学生在唱歌、表演、舞蹈、聆听中复习所学习过的内容,这也是本课活动设计的目的。

教学过程: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动物新村去看一看,大家愿意吗?

播放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有谁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大家一起唱一唱。

2、动物新村里住着许多的动物,今天,我们用擂台赛形式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演唱或说出曲名,为小队争得一面红旗。

3、学生复习有关动物的歌曲:

(1)复习歌曲《咏鹅》:说出歌名。

(2)复习歌曲《两只小象》:说出歌名,并作歌表演。

(3)复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说出歌名,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复习歌曲《保护小羊》:说出歌名,并作歌表演。

(5)复习歌曲《数蛤蟆》:说出歌名。

(6)复习歌曲《小蚂蚁》:说出歌名,并作歌表演。

(7)复习歌曲《大鹿》:说出歌名,并作歌表演。

(8)复习歌曲《小动物唱歌》:说出曲名。

4、冠军赛:聆听音乐主题,猜曲名。

要求:将学生分成四个小队进行比赛,老师播放乐曲,说开始后,举手说曲名。答对的小队获得一面红旗,最后累计最多的小队获得冠军。

(1)《荫中鸟》

(2)《大象》

(3)《快乐的小熊猫》

(4)《鸭子拌嘴》

(5)《四小天鹅舞曲》

(6)《云雀》

(7)《口哨与小狗》

(8)《狮王进行曲》

……

5、总结:评选出冠军小队。全体学生在《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的伴奏下跳舞。

随笔:学生运用歌唱、表演、舞蹈、聆听等复习所学过的内容。

雨中的小动物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听辨音乐,用动作来表现自己感受到的不同的动物形象。

2、通过欣赏,体会音色在乐曲中的作用,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难点

1、通过即兴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2、通过即兴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复习歌曲《在动物园里》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新授:

1、小朋友们注意听,有一只动物走过来了,是什么动物呢?你们听了音乐后告诉老师是什么动物?(放音乐)

2、学生听音乐后回答。

师:为什么说是这些动物呢?你是怎么感受到的?请你模仿狮子的吼叫声,你能模仿它走路的动作吗?

3、象这种音乐的声音听起来很威武、雄壮,一般都是描写那些比较威武、凶猛、强悍的动物,比如狮子、老虎、狼、鳄鱼等等,这段音乐就是描写狮子的,名字叫《狮王进行曲》,(课件)描写了狮子威风凛凛的形象。下面我们再听着音乐,看看是不是听到了狮子的吼叫声?狮子叫了几声?

4、听音乐,学生模仿狮子走路和吼叫。最后一起说:我——是——狮子王!并要求学生最后造型定格。

5、美国有一部描写狮子的非常有名动画片,名字叫——《狮子王》,很多小朋友都看过,是吗?现在,我们来欣赏这部影片的第2部片段。

四、: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园里玩了一圈,在动物园里,我们欣赏了一首乐曲《狮王进行曲》,小朋友们玩得高兴吗?你们回去后把自己创作的歌曲唱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一起分享你们的快乐。

板书设计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

欣赏:《狮王进行曲》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猜动物教案推荐5篇

动物气象台教案5篇

大班动物主题教案5篇

猜动物教案优质5篇

猜动物教案反思5篇

学动物叫小班教案通用5篇

中班数学小动物排队教案5篇

幼儿园小动物本领大教案5篇

动物的尾巴教案5篇

小动物的科学教案参考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121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