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编写教案时,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以增强课堂吸引力,教案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下面是高中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观潮课文的教案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观潮课文的教案篇1
[教学目的]
一、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语文教案-春。
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
三、学习选用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感情地描绘景。
四、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抓住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文章中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引入课题,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春》。
1、复习杜甫的《绝句》和王安石的《泊船瓜州》
2、进行比较,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二、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三、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第二段:绘春。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理解词语“朗润”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
观潮课文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本课8个一类生字,会认17个二类生字;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记忆绳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 过程和方法目标:朗读课程,了解文章大意;多种方法识记本课一类生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赞美母爱的伟大, 教育学生尊敬母亲,爱戴母亲,理解母亲。
教学重点:
1、 学会本课的一类生字,
2、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母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习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妈妈的爱》,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鹅妈妈的故事》。
二、 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领读一、二类生字。
3、教师领读课文。
4、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文中的一二类生字。一类生字用圆画出,二类生字用三角号画出。
5、齐读课文。
三、 学习生字:
1、 画出文中的一类生字和二类生字。
2、 认读二类生字
3、 学习“事”:
(事情)(好事)(坏事)(故事)
4、学习“炎”:
(炎热)(烈日炎炎)(炎炎)
5、学习“幸”:部件组合法,上下结构。
提醒注意下半部分不是羊
(幸福)(不幸)(幸运)(幸免)
6学习“轻”(已学过)
(轻重)(轻快)(轻巧)
7学习“福”示字旁,左右结构。
(福地)(幸福)(福气)
8学习“唱”(已学过)
唱歌、歌唱、合唱、清唱
9学习“呻吟”
左右结构,口子旁,二者组合为单纯词。表示指认因为痛苦而发出的声音,如:病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
四、 巩固生字:同桌互相指读并组词。
五、 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 朗读儿歌。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数一数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说一说都是哪几个自然段?
3、学生领读课文。(一句一句地读)
4、分小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5、男女生朗读课文
6、齐读课文。
7、指名读。
二、 感受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自然段:
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都写了些什么?
时间:一个炎热的夏季
人物:鹅妈妈和小鹅们
地点:一片辽阔的草地
草地上的景色是什么样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2、学习2、3自然段:
接着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突然,出现了乌云”下雨了。
轻声读二三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鹅妈妈是怎样保护小鹅们的?
4、天气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鹅妈妈和小鸭们的动作是怎样的?读四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他们不同的表现。
5、试着读一读小鹅们的话,应用什么语气?
6、妈妈的音应该用什么语气?
7、前后桌讨论一下,翅膀受伤的鹅妈妈为什么是幸福的?
三、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 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幸、福、呻、吟
幸:注意下半部分不是羊
福:注意是示字旁
吟:右半部分为今
呻:注意左右的位置关系
二、 完成课后练习: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2填一填:
2、 (炎热)的夏天
(幸福)的生活
快乐地(游戏)
轻轻的(唱歌)
3、 读一读,说一说:
炎热的夏天 温暖的阳光
广阔的世界 幸福的小鹅
辽阔的草地 细嫩的草茎
轻轻的呻吟 艰难的喘气
4、 讨论:翅膀受伤的鹅妈妈为什么是幸福的?
观潮课文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趟、混、酝、酿、巢、嘹、薄、烘、疏、筝”10个生字。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3、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重点难点:
1、认识、会写10个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教具准备:课文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导人。
1、教师谈话
同学们,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春》。读题、质疑。
2、简介作者。
二、学习字词,初读全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难认的字都读几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能否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交流反馈,学习字词。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名一小组的同学分节轮读课文,随机正音。重点指导字音
“趟、酿、烘、筝”的韵母是后鼻音。“巢、疏、筝”的声母是翘舌音。“嘹的声母是边音。“酿”的声母是鼻音。
涨(zhàng)红了脸应和(h)散(sàn)在草丛酝(yùn)酿(niàng)鸟巢(cháo)
3、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望春天、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部分。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品读。
四、作业:
抄写生字带的词语三遍
第二课时
一、走近春天,体会“迎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说说:读了这句后,你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这句是全文起始句,两个“盼望着”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对春的渴望,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二、走进春天,体会“绘春”。
1、朗读思考:
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绘春天。,一共绘出了几幅图画?
2、赏读交流:
说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赏析第一幅图:春草图。
谁能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这一幅美丽的图画?“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体会“偷偷地”“钻”等用字的准确、生动,不但写出了草的旺盛的生命力,还写出了小草的生长带给人们的惊喜。
赏析第二幅图:春花图。
默读第4自然段,把选取的景物用波浪线画记。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让树上坠满丰收之果。果树之果的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引读,指导背诵
赏析第三幅图:春风图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赏析第四幅图:春雨图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房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赏析第五幅图:迎春图。它主要描写了春境中人的活动。“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在春天,花卉争荣,各不相让;而“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引导回顾:说说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春天?
三、感悟春天,体会“赞春”。
(1)在绘春后,体会作业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
“春天像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它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三个角度,绘出三种形象,形成排比,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使人读后产生无尽的喜悦、无穷的活力、无限的希望。从而让我们悟到: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2)体会表达: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
四、体会写法,总结拓展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收集的关于春的试问互相交流。五、作业:
背诵课文1至4自然段。
第三课时
1、全面复习前面所学过的内容,并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背诵!
2、提纲挈领,总结提高课文中心思想,并要求学生通过熟读领会文章的内涵和精髓!
观潮课文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课题理解。
学习形式:
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
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录音,揭示课题
同学们,红领巾广播站开始广播了,大家注意听,播音员说了什么?
播放录音
同学们,刚才张爷爷捡到一些东西,是哪些同学丢的,请到我这儿来认领。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
失物招领
(练读课题,注意读准“失”的音)
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练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作个记号,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3、全班交流。
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
4、练读生字,巩固字音。
⑴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⑵做“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和词语。
三、自主发现,自由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
1、学习任务。
⑴给小伙伴提一个问题,在你的问题中可以用“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等词。
对小伙伴的回答给予评价。
⑵合作方式。
组长组织大家围绕上述任务学习、交流。
⑶汇报交流(以下的交流要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选择相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讨论、朗读)。
①当学生提出“失物是指什么?”时,学生自主交流,朗读第六自然段。
②当学生提出“失物的主人是谁?”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练读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
③当学生提出“同学们为什么说自己没丢东西?”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同学们确确实实不知道自己丢失了东西,四十双眼睛怎么样?四十张小嘴怎么样?不一会儿,四十张小嘴怎么样?)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同学们惊奇的样子。
④当学生提出“同学们怎么样认领失物?”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启发想像,假如你就是一年级一班的同学,你当时会想些什么。
(抓住“脸红了”、“一个个”指导朗读。)
⑤当学生提出“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在交流、朗读的过程引导孩子练习说话。
老师和张爷爷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2、朗读全文。
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你将如何行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
在你们曾经参加过的春游等集体活动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二、复习巩固生字词
1、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出示红色的生字,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记忆生字的字形。
(启发学生通过比较形近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记忆字形)
3、做“走迷宫”的游戏复习巩固生字。
三、朗读课文
1、小组内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学写生字
1、在复习巩固生字的过程中,出示“我会写”中的字。
认识,观察,说说怎么写漂亮。
描一个,再写一个,师生评议。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指导。
“同”,被包围部分要往上写。
“专”的第三笔是竖折折。
“队”的双耳旁要写得高而小。
五、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⑴出示“读读比比”中的词语,指名读。
⑵在小组内读读比比。
说说发现了什么。
⑶全班交流。
说说每组字的不同之处。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板书设计:
12、失物招领
老师学生
严肃睁大眼睛
举起塑料袋脸红了
会心的微笑领会
爱护环境卫生
观潮课文的教案篇5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读课文。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壁虎借尾巴》。
4、规范书写下列汉字。
捉爬
二、继续理解课文
1、学习第3~5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小壁虎向谁借尾巴?怎么借的?借到了没有?为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班内交流。
①小壁虎向谁借尾巴?
学生看图回答。(板书:小鱼老牛燕子)
②小壁虎是怎么借的?(读书上的句子)
指导朗读。要用很有礼貌的语气读。
③为什么没有借到?说说他们不借的理由。(板书:拨水赶蝇子掌握方向)
找到三个表示他们动作的词(摇、甩、摆),做做动作。
(4)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三个自然段中都出现了"爬呀爬",说明了什么?(小壁虎爬得很慢,很艰难)小壁虎失去尾巴多着急呀!可他为什么不快点爬,去借尾巴,反而这么慢?(讨论)
2、学习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后来怎么又高兴起来了?
(2)指导朗读。用高兴的心情去体会小壁虎的话。
(3)介绍小壁虎尾巴的特点。
3、照样子,写一写。
例:飞来飞去
( )来( )去
( )来( )去
( )来( )去
( )来( )去7、我能理清课文脉络。
小壁虎的尾巴( ),他分别向( )、( )、( )借尾巴,可是他们因为各自的尾巴都( ),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最后小壁虎( )新尾巴。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2、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用?(课件出示:老虎、松鼠、袋鼠等动物用尾巴做事的情景,教师讲解它们的尾巴的作用。)
3、小壁虎没有尾巴,于是就跑去向其他动物借。你想象一下小壁虎会怎样借?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全课文。
5、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6、我也会说。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他看见,。小壁虎说:",?"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用示意图来表示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利用示意图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课文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在指导朗读方面,我以让学生假想一下自己就是那只小壁虎,当自己高兴时是怎样的语气,当自己悲伤时又该是怎样的语气。这样学生会感同身受,读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