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一种记录我们内心感受想法的文章,优秀的心得体会是需要我们用心去记录的,以下是高中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信息技术2.0应用心得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信息技术2.0应用心得篇1
我是湖南省古丈县默戎镇的一名小学教师,很庆幸福建州教育部门为我们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得到名师传授的教学经验和技术指点。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学习很紧张只有五天的时间,但过得很充实,受益匪浅,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的主要内容是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我们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的一堂堂授课,虽然略感生涩,却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接受了教育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2、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3、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4、矫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以前我们每当喊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时,都会以条件有限为借口。现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术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外,只要合理、科学地使用教育技术,同样通过传统的媒体也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
总之,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所学到和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更好地应用到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我会不停地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提升应用能力,持之以恒,不懈地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
信息技术2.0应用心得篇2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乃至课外的教与学活动中。这次培训,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他们(她们)分别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环境的运行与维护、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术新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展开培训。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如何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导与帮助。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4、通过培训,使我们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依据、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时间分配、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通过培训,使我们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
总之,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所学到和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更好地应用到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最后,我想说,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进行培训是我的荣幸!我会不停地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提升应用能力,持之以恒,不懈地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信息技术2.0应用心得篇3
“技术进步能否促进教育公平?”在5月23日召开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教育与信息技术领导者论坛”上,古巴教育部部长埃娜·委拉斯凯兹·柯比埃拉将这个问题抛给了一旁的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董事会主任安德鲁·施莱克尔。
“两者并非正相关。”在施莱克尔看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移动互联设备的普及,使很多国家做好了拥抱教育信息化的准备。但是,乡村学校装上了电脑连上了wi—fi,孩童背包里装上了ipad,就能够画出更美教育愿景吗?对此,施莱克尔表示,自己保持审慎的乐观态度。从技术进步到弥合教育鸿沟,仍有许多路要走。在他走过的许多国家,“技术反而扩大了鸿沟”。
施莱克尔语惊四座,会场里响起了掌声。
循着掌声,论坛主持人、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展涛幽默地问鼓掌的不丹代表:“请问您为什么鼓掌?”
“如同施莱克尔所说,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缺少信息设备,而是老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缺乏。”这位不丹代表说,自己曾去过一所乡村学校,学校电脑上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公布过两个数字,第一个数字是现在全球80%甚至90%的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人们都有移动设备,至少是手机。第二个数字是105个国家的手机持有量,至少一个人有两个手机。
移动互联设备有了,谁来培养移动互联学习的能力?“运营商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中国电信集团副总经理高同庆认为,“以信息化撬动教育公平,运营商不应该只扮演一个硬件供应商的角色,而是应该承担起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培训”。
对于一些国家的教育来说,信息化是一个命运攸关的决策。卢旺达副首相、教育部部长斯坦斯勒斯·伯内德·劳卡巴姆巴说:“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拥抱信息化。”经历了战乱和种族大屠杀的卢旺达,“是一座从瓦砾中建设起来的国家”。
劳卡巴姆巴表示:“我们使仅有的教育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此时,信息化提供了一种技术的解决方案。”
与卢旺达一样,教育信息化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教育发展的支点
信息技术2.0应用心得篇4
通过参加厦门市同安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网络与校本研修,我收获颇丰,总结几点如下:
首先,通过认真倾听各位专家视频讲座,全面感受信息技术的完美功能,进一步认识到信息技术进语文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意识到我国学校基础教育信息化已经大大落伍在校园之外的社会生活了!若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单靠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之需了!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首先要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学会熟练操作最便捷最高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效益。比如教学抽象的说明文,若能展示相关的图片资料,就能化抽象为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参加培训期间,我顺便复习了曾学过的教育技术的主要内容,诸如建构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行为主义等学习理论,深入理解了“同化与顺化”“最近发展区”等教学理论,接触了“翻转课堂”、“网络教学平台”、“磨课”“观课”等最新教学理念。与此同时,我还拓展学习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内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及其测试指南。这些,对此次参加培训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表现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发展途径。
再次,通过校本研修活动,参与优秀资源分享,按规定提交一份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参与本坊主题活动,向更年轻的同行们学习,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感悟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最佳整合离不开三个关键。关键之一是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具有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和情感性。这几性与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不谋而合,我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课型属抽象文章,所以更倾向于问题导学意义,私自以为抽象文章的教学要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必需做到一课一得。关键之二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为语文教学服务,后者才是要实现的目标。课件制作再生动再形象,如果不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那也是的`本末倒置、徒劳无功的。
为了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今后,我将继续学习信息化技术,掌握微信群、qq群的群发功能,学会用云盘收集课件制作的资源,提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能力,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需要,为学生的发展努力学习,再学习!
信息技术2.0应用心得篇5
今天是培训的第一天,由来自天津师范大学的李凤来老师讲授。
从内容来看,李凤来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鲜的事物,如4g、百度云的应用等。而这些新的信息技术不仅仅能运用于课堂教学当中,还可以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其实,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本来就应该取之于生活。这是我觉得李凤来老师的报告的精妙之处。
他从我们非常熟悉的手机说起,从我们天天离不开的wifi说起,从我们沙发上抱着的平板电脑说起。这些我们多么的熟悉,但应用到课堂中的情境又是那么的陌生。
“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效果如何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伙的关注,激发了大家的求知欲望。
李老师的知识点总能让我们反问自己许多问题,而答案又巧妙地在其中。这种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的讲解,相信大家都有回去定一试的冲动。但教学实际请允许吗?我们有足够的设备吗?这样的教学模式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吗?
边听李老师的报告,我的问题不断地产生……
李凤来老师是个信息达人,百度云、手机传屏到投影机等新生的技术他都能掌握,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很喜欢李老师的两句话。
希望今天的讲座“不仅仅是提升信息化教与学的能力,也有助于大家的生活。“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物,就是变化本身。”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如果我们稍作停留,将被远远抛于生活的后方。信息技术是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变化的,我们要抓其规律,善于变通,活用之。让它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为我们的课堂服务!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