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首先你要明白什么是教学设计,对于教学设计的设定,我们一定要注意板块的结构完整,高中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掌握一类生字的读音,结构,组词,会写一类生字。
2、 认识二类生字。
3、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一类生字的读音、结构、组词和写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久”字和反文旁、折文旁的区别。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 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在面包店做苦工,他一边做工,一边坚持看书,结果被老板发现准备烧他的书,为了保护书,他毫不畏惧,最后被老板解雇了。这个小孩就是俄国伟大的作家高尔基,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他小时候的故事。(板书课题)
2、 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自由读课文。(要求圈出一类生字及词语,划出二类生字,熟悉生字的读音、部首、结构、组词)
3、 在黑板上出示一类生字卡片。
三、一类生字学习
(一)“小老师”教生字
1、 师:现在我要请“小老师”上台来教生字,小老师在哪里?(学生举手上台教生字,教师旁听并及时纠错)【强调“伙计”读轻声】
2、 师:谁来评一评刚才这几位小老师谁教得呢?(评出小老师)
3、 齐读生字一遍。
(二)生字小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老师说特征,同学们说出黑板上有这个特征的字,听懂了吗?
?独体字:工、久、气 左右结构:计、块】
?前鼻音:店、分 上下结构:分 】
?半包围结构:店 】
(三)写生字
1、师:生字会读了我们还要会写,大家觉得哪个生字最难写呢?(教师范写生字“店”、“久”、“气”)
师: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用食指跟着老师边说笔画边书空。
2、(教师范写生字)
?店:部首广字头,写广字注意:横要短,左撇要长,占字的竖要写在竖中线偏右的位置】
?久:一笔的撇写在左上格,不能太长,第二笔是横撇,横要短撇要长,第三笔的捺和第二笔的 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课文中的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弄懂高尔基的智慧表现。
3、 学习高尔基好学的精神,懂得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教学重点:
弄懂高尔基的智慧表现,学习高尔基好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
弄懂高尔基的智慧表现,体会他巧装蛋糕“巧”在哪里。
教学准备:
资料、生字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走进了高尔基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聪明的高尔基到底是怎么装蛋糕的呢?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18课,巧装蛋糕。(板书课题)
二、复习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同学们看着大屏幕,都会读吗?那咱们来玩一个生字小游戏——“踩地雷”。(生字复习)
三、新课学习
(一)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指导朗读“奇怪”二字。(宜重读)
提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张奇怪的订货单呢?这张定货单奇怪在什么地方?仔细阅读划线的句子,想一想。
2、师: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已经有答案了?(指名回答)
同学们,这个问题难不难呀?
3、师:面对这样的问题,课文中的伙计们和老板是什么反应呢?
是啊,这张奇怪的订货单可让蛋糕店的老板为难了。(板书:老板 为难)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提问:正在老板为难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他是谁?他说了什么?(指名回答)
指导:是啊,他说了一句“让我试试吧”。他的表现和大家可不一样了。(板书:高尔基 试试)
2、读这句话要求读出他谦虚和自信。师范读一遍。再读一遍。
师:来,咱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段,“大伙儿急了”预备读!(齐读第三段)
3、那聪明的高尔基到底是怎样按货单上的要求分蛋糕的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全班一起读第四段。
2、师:高尔基分蛋糕的方法你们知道了吗?他先做了什么?(指名回答)再做了什么呢?
3、谁到讲台上来为大家演示一下呢?(请一名同学利用教师准备好的工具演示 高尔基装蛋糕的方法)
(四)学习五六自然段。
1、师:现在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2、思考:那个顾客以及店里老板和伙计对高尔基的态度是怎样的?(生答)
你能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生读)
重读词语:满意 十分佩服(板书:佩服 智慧)
3、佩服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用佩服来造句?
4、师:那个顾客以及店里的老板和伙 计对高尔基的佩服说明了什么?
5、高尔基的聪明智慧是天生就有的吗?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的这句话,“他一有空就钻到书本里,伙计们都笑他是个书呆子。”书呆子是指不懂联系实际,只知道啃书本的人。同学们说高尔基真的是书呆子吗?(指名回答)
是呀,他并不是书呆子,他用书中的知识为蛋糕店解决了装蛋糕的难题,他是一个聪明又爱学习的好孩子。
6、假如现在高尔基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呢?(学生发言)
总结:我们也要向高尔基学习,多读书,多思考,并且把我们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做一个聪明伶俐的好孩子,好吗?
7、一起再把课文读一遍。
四、随堂练习
师:咱们学习了高尔基的智慧,老师今天呀,也想考考你们的智慧,老师这里有一个圆形的蛋糕, 要求同学们只切三刀,把蛋糕分成七分(重复一遍)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了吗?同学们在纸上把分蛋糕的方法画出来,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是最聪明的。
其实呀,智慧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件小事上,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要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我们遇到的难题。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巧装蛋糕
大伙:为难 佩服
高尔基:试试 智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篇2
【预设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学会朗读文言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能整体感知,体会童趣,领悟童心。
【教材解读】
?童趣》写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蚊子、丛草、土砾、癞虾蟆,并把它们想象成美丽又奇特的图景,充分表现了儿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好的内心世界。学好本文,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学情分析】
学生有类似的生活体验,课文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初学文言文,以激趣为主,不机械地文白对译,不搞公式化的分析。
【教学方法】
朗读法和探究法。
【教学准备】
儿歌《数鸭子》。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1、师生竞读:
⑴范读。
⑵生读。
⑶评议。
明确:读好文言文,要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音节停顿、语气、语调。
2、疏通再读:
⑴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交流。
⑵全班交流。
⑶指名读、集体读。
3、探究诵读:
合作探究:
⑴课文紧紧围绕哪个词来写?你怎么知道的?
⑵课文写了哪些“物外之趣”?
⑶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些“物外之趣”的呢?还需要什么?
独立感悟:
这些联想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你从本课学习中有什么感悟?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熟读、背诵全文。
3、小练笔: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一件自己的童年趣事,字数不限。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同、形、状、采、再、仅、千、针”。
2.识字写写,朗读课文。
3.全面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明白全面思考问题的作用。
教学准备:
采摘几种树叶,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课题: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提问: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标出文章有几个自然段。
3.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词语划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1------4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一人扮老师,5人扮学生。
读完后,让学生评价。
指导朗读。读教师的提问的句子,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读学生回答的句子,要读出肯定与自信的证语气。
提问: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同学们是怎样回答的?他们回答得对吗?
2.学习5-------7自然段。
点名5-------7自然段。
指导朗读。
“眼睛瞪得大大的”中的“大大”要重读。
“原来”句要读出同学们那种恍然大悟的心情。
树叶真的是绿色的吗?树叶真的是椭圆形的吗?请同学把自己采来的树叶放桌子上。(同学们互相交换看看,你会明白。)
三、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交流。
老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二、自由朗读课文
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用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同 形 状 针 四、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五、全班交流学习方法。
1.得用熟字。
形 采 仅 千 针 怪 2.记笔顺方法。
同 状 再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
课后作业题。
板书:
17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积累“电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做城市的设计师,画一座漂亮的城市,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积累“电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对美好的生活环境的向往。
教具准备:
1、学生课前了解身边的城市。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住在哪?喜欢吗?为什么?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漂亮的城市,浩浩也不例外。
2、教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3、小组成员互相检查通读课文的情况。
4、指名检查通读课文的情况。
5、分组分段读课文,在读文中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三、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1、教师出示今天要学习的生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拼音,认读生字。
3、指名读,检查小组自由认读生字的情况。
4、全班跟老师读,并组词。
5、游戏巩固:请智多星上来摘苹果。
6、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对美好的生活环境的向往,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了解浩浩的设计
1、读文,想一想:浩浩设计城市设计了几次,每次的情况各是什么样的?
2、指名反馈:第一次设计的城市是什么样的?
(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句段,大家一起读一读)
3、教师出示浩浩第一次的设计图,说说你们喜欢这样的城市吗?为什么?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小结,抓住浩浩的“随便”教育学生做一件事情,随便做肯定是做不好的。
5、教师:要是让我们住在这样的城市里,那可就惨了,不过还好,这座城市在开始建设前。有人帮助浩浩改了过来,是谁呀?
6、那么修改后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呢?
7、引导学生观察前后两幅设计图的不同,体会第二次城市设计的合理、漂亮。
8、指导感情朗读描写新城市的句段:小朋友们,这样的城市漂亮吗?你们喜欢吗?那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把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一读。
二、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浩浩在爸爸的指导下,认真思考,为我们设计了这么漂亮的城市。真是好样的。
2、鼓励学生想一想未来的城市,并且设计未来城市,把它画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市”“师”“路”“兴”等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色笔。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开火车认读,加以巩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大家一起背一背。
二、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学生拿出自己设计的城市。
2、互相欣赏各自的设计,交流自己的设计意图。
3、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设想。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巩固生字的认读。
2、认读课后田字格中的字,并进行扩词练习。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自由说一说,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5、学生反馈后,教师总结强调。
6、学生写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篇5
教材分析: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千古名诗,全诗共4行2句,写诗人乘船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的愉悦心情,前两句写早晨辞别了朝霞缭绕的白帝城,顺长江而下,一日之间就可以到达千里之遥的江陵。后两句写三峡两岸树木中猿声响成一片,走出很远仿佛还能听见,整首诗写得轻灵飞动,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学情分析: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古诗,进而理解诗人的愉悦心情。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看插图、看视频、配乐反复吟诵课文,体会诗人的心情。
“发、朝、还、重”四字是多音字,可以通过组词区别字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出示李白头像)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你会背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配乐讲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李白因爱牵连蒙冤获罪,被流放到很远很远的夜郎城(今天贵州东部)一路上,他很伤心,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湖北江陵县),那儿地势险要,水流很急,当小船慢慢行使到白帝城(今天重庆白帝山)时,突然接到了一个好消息,他无罪了,可以自由了,他非常高兴,决定顺水行舟回江陵,途中使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范读古诗,读后让学生评价。
2、配乐再读古诗,让学生评价读得怎样。
过渡,听完古诗,你一定也想读对吗?试一试读。
3、生自由读古诗。
读时要求:读正确,通顺。
4、指名读,齐读。
5.学习多音字“发、朝、还、重”进行区别字间,分别口头组词。
三、品读古诗,感情意境。
过渡:让我们再深入的读一读古诗,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古诗内容、
2、指名读前两行。
3、提问: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多远的路?要多长时间到?板书:白帝城——江陵
4、问:从诗中看出李白什么感受?
5、师述:白帝城在山顶最高处(指图)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有一千多里水路,因为李白急着回家,把好消息告诉家人所以试着用高兴的心情去读前两行。
6、齐读前两行。
7、指名读。
8、指导朗读,板书:辞、还。
9、指名读后两行。
10、看视频。师述:两岸的猿猴很多,一眨眼工夫,小船已过了很多座山,好象一只猿猴没叫完,船又到了另一只猿猴叫的地方,想象李白去时和回来时是同一条小船,但感觉不一样,去时伤心,回来高兴,又是顺水行舟,所以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中的“一日还”“万重山”是李白的夸张的手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危楼高百尺”等诗句都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这是李白特有的风格。
11、齐读后两行。
12、指导朗读全诗。
四、再次朗读,升华情感。
过渡:这么美的诗还想读吗?
1、打节奏朗诵。
2、表演读。
3、配乐朗读。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过渡:诗读的很好,我们来复习一下生字。
1、齐读生字。
2、“帝”“岸”两字的写法。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国是诗的国度,朗读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最高峰,课外同学们多收集一些唐朝的诗读一读好吗?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辞 还 啼 过
白帝城江陵
愉快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篇6
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
本班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好学上进,接受能力也较强,语文学习兴趣比较浓厚。通过一年的学习,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尝试合作学习,掌握了基础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技能,并能正确写字,书写规范,掌握字的音、形、义,理解常用词语,并进行简单的运用。绝大多数学生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能说会写一句或几句话,意思比较完整。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背诵指定的课文。当然,也有一些在学习上暂为落后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学习效率不高,做事有头无尾等。针对这些问题,本学期在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所获得的成功和乐趣。
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与“识字”、“课文”组成。“识字”安排了2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3~5课,共23课。1、关于识字。本册继续采用“识字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全册共安排生字406个,其中要求会写的为276个,另外的130个只要求认识。“识字”课有三种形式:(1)词串识字。(2)看图会意识字。(3)形声字归类识字。2、关于课文。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3篇,其中韵文6篇。有些课文内容与秋季风光有联系;有些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有些课文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等。3、关于练习。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
教学重点为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口语交际和写话。教学难点是学会字词并运用字词、口语交际和写话。顺应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规律,将采取模仿、迁移等训练方式,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06个生字。并掌握课本安排的27个常用偏旁。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76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语句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
(4)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3)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6、写话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教学措施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并能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把视听与思考相结合,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发展,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适时演播,恰当讲解。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5、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充分利用“晨诵”、“午读”的时间,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增强语文素质。坚持写小练笔,打好作文基础。
7、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减少学生之间的差异。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忧伤、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暑假、受益无穷、将来、假若”等词语。
能力目标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感知、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
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本节课训练重点是理解文中父亲说的话、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和文章最后一段话,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通过文中具体事例明白时间可以争取的道理,从而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的开始,我向学生播放刘翔在赛场上奔跑的画面,同时在画面上配上时钟,因为学生对刘翔很熟悉,一下子就引起了同学的兴趣,同时,时钟也让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和时间赛跑的意思。
二、质疑定向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导入新课以后,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为以下三个问题:(出示问题)
1、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要和它赛跑?
2、“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3、赛跑的结果怎么样?
三、探究体验
1、合作探究
问题确定后我让学生选择最想探究的问题,自由结合组成探究小组并迅速确定每个人的角色。这样就为下边的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具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探究,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难免碰壁或者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这时进行全班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进行发言。我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句子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4)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2、朗读体验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理解过程重,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1)用悲痛的语调读第一自然段,体验作者的悲痛和时间的无情;(2)用稍慢、无奈与沉重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时间的短暂与无情;(3)用稍快而又兴奋的语调,体验我跑赢时间的兴奋和喜悦。)
四、迁移拓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要扩大学生阅读面,所以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理解体验后,我会引导学生试着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背一背,并积累下来。,学会积累并为自己所用。同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时间的名句。如:鲁迅说的“时间就是生命”。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五、反思升华
在学生积累了一些有关时间的名言后,我再引导学生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并结合实际进行反思升华,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教学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1、作者写出了这么好的文章,可见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如果他不和时间赛跑,他会在文学上取得成功吗?
2、假如有一天你也和时间赛跑 ,努力学习,并在某一个方面取得了成功,你是不是也会感到和时间赛跑其乐无穷呢?
3、说说自己和别人浪费了时间的一两件事,并就此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通过反思,明白了不珍惜时间就不会事业有成,和时间赛跑是人生中的乐趣,而且懂得了今后该如何珍惜时间,为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奠定了基础 .
六、自主作业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和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我安排如下作业:(出示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题来做。
(一)、以《时间,你是我的亲密伙伴》为题 ,谈谈你浪费或珍惜了的时间及感受。
(二)、从报刊、电视、网上或生活中搜集:哪些人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他们有哪些动人事迹?
(三)、列举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一分钟可以做那些事。
板书设计:
和时间赛跑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篇8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熟练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3、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使用说明和学发指导:
1、学生自渎课文,对照译文理解古文的意思,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学生能自读自悟,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注重点词语,从多角度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把握文章的主题,思考对自己的启示。
3、课前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遇到的需要给大家提醒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交流。
教材助读:
1、作家作品: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战国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著作有《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学派大师,史称“亚圣”。
?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张。
2、题目赏析: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就以“鱼”和“熊掌”作比喻,巧妙的回答了人在一生中的关键时刻应该如何作出正确选择的问题。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一种精神。
预习案:
1、给带点字注音。
熊掌( )兼顾( )舍身( )选择( )
2、辨字组词。
孟( ) 欲 ( ) 掌( ) 仰( )
盂( ) 浴( ) 党 ( ) 抑(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舍弃—— 选择——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舍弃—— 真理——
5、解释下列词语。
所: 欲: 也:
亦: 可: 得兼:
舍: 者也: 生:
义:
整体感知:
有感情的朗读古文,对照译文理解古文的意思,细细品读文章感悟寓意深刻的句子。(朗读指导:要放声读,读准字音、读清句子、读出语气体会作者的感情)。
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遇到的需要给大家提醒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交流。
探究案:
探究点1:怎样理解成语“舍生取义”的意思?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认真读古文,在理解整篇课文意思的基础上,圈出重点字词感悟,作批注,争取课上精彩交流。)
探究点2、全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训练案:
1. 填空。
(1)《孟子语录》节选自《 》一书,这是一本记录 的书。
(2)《孟子语录》以 和 设喻,告诉我们 的道理。舍生取义的含义是 。
2.背诵并默写《孟子语录》。
3.完成《配套练习》的《孟子语录》一课。
名言积累: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②、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④、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课外阅读: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名轲,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但小时候的孟轲片天性顽皮好动,不想刻苦学习。他整天跟着左邻右舍的孩子爬树捉鸟,下河摸鱼,田里偷瓜。孟母开始又骂又打,什么办法都用尽了,还是不见效果。她后来一想:儿子不好好读书,与附近的环境不好有关,于是,就找了一处邻居家没有贪玩的小孩的房子,第一次搬了家。
但搬家以后,孟轲还是坐不住。一天,孟母到河边洗衣服,回来一看,孟轲又脚底板揩了油。孟母心想,这周围又没有小孩,他又会到哪里去呢?找到邻居院子里,见那儿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丁丁当当”地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周围没有邻居,门外是一片坟地。孟母想,这里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吸引儿子了,他总会用心念书了吧!但转眼间,清明节来了,坟地里热闹起来,孟轲又溜了出去。他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气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干脆拿了两条干肉做学费,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又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问他:“你最近书读得怎么样?”孟轲说:“还不错。”孟母一听,气极了,骂道:“你这不成器的东西,逃了学还有脸撒谎骗人!我一天到晚苦苦织布为了什么!”说着,揪着他的耳朵拖到织布机房,抄起一把雪亮的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孟母把剪刀一扔,厉声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
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震动了。他认真的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真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儿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