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教案的制定过程,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教案的灵活性也很重要,因为教学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和挑战,以下是高中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第一次抱母亲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2、抓住关键词句细细揣摩,体会母亲辛劳的一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唐突以及对母亲的温情,感受到作者感激、热爱、孝顺母亲的心。
二、教学重点:抓住我左手托住她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和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细细体会,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唐突和对母亲辛劳一生的感慨。
三、教学难点:
真正理解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知道我们更应该关爱母亲,让母亲感受到儿女的爱。
四、教学过程:
??移情导入,直奔重点:
1、总以为抱母亲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抱出了意想不到的感慨。
2、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还记得文中的我是怎样抱母亲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3、请大家把书打开,快速的读一读,找出相关的语句。
??品读语言,感受尴尬。
1、交流。听清楚,我是怎样抱母亲的?
2、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①请大家一起来看看。指名读。
②听了他的读,你看到了什么?
a:引,左手在哪?右手在哪?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小心,周到,细心)
b:抱的是自己的母亲,而且是病中的母亲,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③通过这句话,你还看到了什么?
a:我使劲一抱,
b:看到我仰面摔倒。
④是啊,第一次抱母亲,我就差点仰面摔倒,为什么呢?
A:因为对母亲的不了解;B:一直都以为母亲很重,没想到母亲这么轻;C我母亲的关心太少了,从来没有发现母亲竟然这么轻。
⑤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
A:对母亲不了解,心里感到难受;
B:没想到母亲轻轻的。C:这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说?你再说一遍。
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⑦第一次抱母亲,因为对母亲的不了解,才导致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我的这一举动,护士全看在眼里,她看得可不是太舒服了,让我们来读读护士和我的对话。直接读对话就行了。同桌练习一下。
a;从护士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对我的责怪,对病人的担心。)指名读。
同学们,这样读合适吗?护士的话该怎样去读?为什么?
(能这样高声地去责怪吗?)谁再来试试?
b:从我的回答中,你听出了什么?
难为情,难过,嗫嚅,内疚。。。。。。
c:怎样读好这段对话呢?同桌练习一下。
⑧其实呀,母亲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朝夕相处,我竟然这么不了解自己的母亲,我心里很难过。可是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就是天,母亲就是大树,仔细读读这段话,你读出了几层意思?
??沿情体验,反思自我
1、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子。
①交流。哪些词句反映了母亲的担子很重?
②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爬山时,你有什么感受?
③我们游玩时爬山都感觉非常累,而母亲呢,又是怎样爬山的?
④母亲是一天这样翻山越岭吗?是两天吗?是一年吗?
⑤在我们长大的日子这么多年里,母亲总是手里 背上 肩上
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大雨倾盆,山间的小路泥泞不堪,母亲也要手里 背上 肩上 ;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呼呼的北风吹在脸上象刀割一样,母亲还是要手里 背上 肩上 ;
⑥现在你可以告诉大家了吗,这儿的担子仅仅指肩上挑的担子吗?它还指什么?
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母亲对儿女的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当爷爷奶奶生病的时候,母亲要。当我们兄妹两需要学费的时候,母亲要。。。。。;母亲真不容易,她挑起的实际上是大半边天啊!
⑦再读读这段话,你又有了什么感受?
a: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挑起的是超过她身体的生活重担;
b:母亲的身体是瘦弱的,但是她的意志却是坚定的;
c:母亲是多么不容易啊;
d:这是一位伟大的、无私的、坚强的、宽容的母亲;
也许此时,我们都对母亲产生了敬意,来,带着这种敬意,齐读。
⑧想想母亲付出的这一切,我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a:我是幸福的,因为母亲宁可自己吃苦,也没有让我们受到委屈,让我们在她的呵护下快乐地成长;
b:我心里很难过,因为母亲为我们吃了这么多的苦,我竟然不知道;现在母亲生病了,都是生活的重担压的她身体生病啊;
c:我这时不仅仅是难过了,比难过还要难过、内疚,那就是愧疚了;
d:心里非常难过,因为自己从来不了解母亲。
此时,我的心里就象打翻了五味瓶似的,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现在你能读好这段话吗?
⑨望着母亲瘦削的脸,想到母亲辛劳的一生,想到自己没有真正关心过母亲,我心里会想什么呢?我想: 我想: 我想: 我想: 我现在就想:
对,作者和大家一样,也在那一刹那间产生了这种奇特的想法,他是怎样说的?
⑩读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A: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这句话?
B:深情的,恳切的,请求的;
C:你来读读看。你来读。你来读。
??感悟深情,体现行为
1、小时候,母亲抱过我们无数次,我们长大了,母亲却老了。曾经,她用那么轻的身体,承受了那么重的担子。其实,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母亲,你们的母亲,我的母亲,哪一个不是这样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一个小小的、轻轻的举动,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2、配乐范读。
3、听着,听着,你看到了什么?
4、(板书:轻轻摇动)
5、我的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竟然让母亲如此地幸福,如此地欣慰和温暖,母亲真的不要求我们做什么,而我们的的确确又需要为母亲做点什么,来,你也用这么一个小小的、充满温情的举动回报自己的母亲?好吗?谁来读。
6、用我们的笑容带给母亲笑容,用我们的孝心为母亲绽放心灵的的花朵,来,让我们一起捧起书,给母亲一个小小的、轻轻的拥抱,向母亲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
??激情表达,语言实践
这节课,留给同学们两个作业。
出示:
1、填空: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在横线上填上自己的话,第一次抱母亲,使我明白了什么?第一次抱母亲,我要怎么样?
至少填三句,不重复。
2、了解我们的母亲,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可以是一个小小的拥抱,可以为母亲做一件事情,可以向母亲说一句感激的话。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用力过猛 难过 愧疚
轻轻摇动 幸福 快乐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准确认读生字词。
3、抓住“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及三处“没想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世界,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介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
三、教情、学情分析
1、学生有:能读通课文,并能读流利。
能初步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2、学生缺:抓住“没想到”,体会作者内心惊讶、难过、愧疚的心情。
体会“重”的含义。
四、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体会“重”的含义,感受母爱的伟大。
五、助学
1、抓住“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反复诵读。
2、借助歌曲、图片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妈妈抱着婴儿的图片
a、看着这幅图,你会想起谁? (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母亲)
b、如果请你给这幅图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 (指名说:爱、关怀、梦……)
教师:一个简单的动作“抱”(板书:抱)让你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那深深的爱,
可又有多少子女这样抱过自己的母亲呢? (板书:第一次)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新课文。 (完成板书并齐读课题)
第一次抱母亲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难以忘记的感受呢?
设计意图
一幅母亲抱孩子的图片,寻常而又易见,学生自然会想到自己的妈妈,学生也自然会感受到这是妈妈对孩子的爱,这是合乎逻辑思维的反映。“可又有多少子女这样抱过自己的母亲呢?”一句反问,把学生带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以此来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虽然我们不曾经历过抱母亲的事情,但是书中的语言文字或许能给你留下点什么? (打开书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朗读。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指名读——同桌互相检查——集体读)
3、读了文章,第一次抱母亲给作者留下怎样的感受? (学生交流)
师述:是啊,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多媒体出示该句,指名读)
第一次抱母亲给“我”留下了太多的“没想到……” (板书:没想到)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中,围绕“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并紧紧抓住三处“没想到”组织教学,并在下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并读己独有的感受。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逐步溶解了教学难点。
(三)精读课文
1、小声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课文几处写到“没想到……”划出相关语句,用心再
读读,此时此刻的“我”没想到的是什么?想到的又是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动笔划一划,写一写。 (教师相机点评学生的习惯)
2、交流:课文几处写到“没想到……”? (指名读相关语句)
3、多媒体出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
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a、第一次“没想到……”作者没想到的是什么?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指名说并读一读)
b、没想到母亲很轻,他以为母亲怎样?从哪看出母亲很轻呢? (差点仰面摔倒)
c、他以为母亲很重,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引导抓住词语:“使劲、左手、右手”体会)
师述:看这动作,“左手……”、“右手……”也许还半蹲着借助腿部的力量,或许还屏住呼吸,因为他以为母亲 (生:很重),必须得用劲,没想到 (生:很轻),这一使劲,差点 (生:仰面摔倒)
d、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指名读)
e、此时此刻,文中的“我”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指名说,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引导:当作者准备使劲一抱时,差点摔倒,留给作者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当时他的表情会是怎样的?(指说并板书:惊讶) 这是作者从未想到的,他没想到母亲轻轻的。 (再次指名读,读出作者的内心感受)
师:母亲太轻了,轻到了我一使劲,差点摔倒。 (齐读这一句)
4、站在一旁的护士责怪我…… (指名读护士的话)
而我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答: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5、多媒体出示句子: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板书:这么轻)
引导:母亲到底有多重?你从哪里了解到的?说说自己有多重?
看着手中的母亲,她竟然和我们四年级的小学生差不多重,看着母亲瘦弱的身躯,“我”
的心中是怎样的感受? (指名说,指名读一读)
师述:看到这样骨瘦如柴的母亲,谁的心里不难过伤心呢?母亲实在太轻了,轻得让人隐隐心疼!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设计意图
母亲到底有多重?书中只有两个数字说明母亲的体重:“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通过这两句话让学生猜猜母亲大概有多重,学生不难看出此时的母亲超不过89斤,或许只有70几斤。再让学生说说自身体重,而四年级的学生重的可达90几斤,轻的也有六七十斤,这样一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母亲真的很轻,轻得让人隐隐心疼。
6、“我”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会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呢?是什么让作者产生
错觉呢?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细细品味,从中你又能品出什么?
7、学生交流:为什么“我”会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 指名谈谈自己的理解)
多媒体出示句子:“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
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指名读)
根据学生回答:在“我”的心目中,母亲一定是 (力大无穷),因为,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母亲总是 ,这样年复一年, 。(谁能读好这句话 )
“翻山越岭”一词,使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说出 爬山)
爬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而母亲是手里 背上 肩上还 。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你能读己的感受吗? (指名读出示的句子)
设计意图
要使学生体会母亲“力大无穷”就必须理解这段文字中的“翻山越岭”一词,教学中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词语想到什么,联系生活中爬山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平时我们的爬山只是空着手,而此时的母亲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可想而知,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翻山越岭是需要多大的力气。难怪在“我”的心里,母亲一直是力大无穷的。
拓展:想象一下母亲在这年复一年的日子里是怎样一路走来?(创设情境,指名说)
出示:在崎岖的山路上,
在泥泞的道路上,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里,
师述:就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长大后,我们可以干活了,可逢有重担,母亲总是 ,我一直以为 ,可没想到 。(生说)
设计意图
这样一个小小的拓展,不仅拓宽了学生想象的思维,原来这“年复一年”是那么的不容易,也拓宽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原来这“爱”就蕴含在这样一些普普通通的日子。
8、多媒体出示:“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又是一个“没想到” (指名读)
师述:“我”想到了很多,想到了小时候翻山越岭的情景,想到了逢有重担,母亲要我们放下的情景,可这一切的背后,母亲竟然是用80多斤的身子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是我从未想到过的。此时,“我”的心里又是怎样的感受? (板书:愧疚、自责) 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读一读。
板书:那么重
这担子到底有多重呢? (指说)
师述:母亲所承受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你认为还有什么? (生活的重担、责任) 这生活的重担压在母亲那单薄的肩上这么多年,而母亲却一直没有倒下过,直到我们长大,你认为这又是什么在支撑着她? (多媒体出示:母爱 板书)
(学生看板书)是呀,这一轻一重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如今母亲却落下一身的病,此时一种自责、内疚的心情涌上心头。 (集体读好这句)
设计意图
“这么轻”到“那么重”,这是一个极大的反差,也是学生理解文本的一个难点。既然是教学的难点,不如直扣难点进行教学,让学生直接思考“这担子有多重?”根据预设学生会跟着老师的问题思路回答“100多斤”等含有不同数字的答案,难道母亲所承受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你认为还有什么?这一个问题激发学生了求知欲,将学生带入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引出“母爱”,是母爱在支撑她度过这艰难的岁月。
9、对于这一切,母亲只是笑了笑说 (指读)。或许,你也想起了自己的母
亲,想起了小时候的事,这样的画面可能曾经在你身上也发生过。
(配乐欣赏母子共处的图片)
你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我能体会到你们的妈妈对你们那份深深的爱!
(四)拓展练习
1、出示诗: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在何方,
都能感受她的温暖。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陷何境,
都能感受她的心跳。
你快乐,她幸福,
你悲哀,她哭泣。
只有她,
永远不需要珍藏,
却永远不会忘记。
(师配乐读,生配乐读,齐读)
师述: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就像呵护嫩芽一样,让我们茁壮成长。
2、学到这,也许你也想起了你和妈妈之间的许多事,动笔描述一个生活片段,注意细节
描写。(学生练笔)
设计意图
一首小诗配上音乐,将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在诗中,学生细细品味母亲对子女的爱,在诗中,学生深深反思自己对母亲的“爱”。最后以练笔结束课文的学习,做到读与写的结合,将写落到实处。
附板书:
13、第一次抱母亲
没想到 这么轻 那么重
(惊讶 难过 愧疚) (母爱)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篇3
一、导入
1、有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你,这个人就是你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2、通过上午的学习,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什么?
(1)学生快速浏览回顾文章
(2)学生说:我是突发奇想地抱母亲。(这是你的感受,还有其他的吗?)
学生说:那天母亲生病了,我抱了自己的母亲。
(3)我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这是你的记忆中的,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说: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电脑出示: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我们没有想到这么轻,我对母亲的关爱不够,母亲对我却很好。
学生说:我以为母亲很重。
3、还有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我以为母亲很重?
(1)学生说:左手……差点仰面摔倒。
学生说:母亲天天都要挑这样的担子。
学生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
学生说;没有想到她能挑一百八十多斤的担子。
4、为什么作者会认为自己的母亲很重吗?
(1)学生说;手里拉着我,还要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
(2)通过这句话,你们能看出什么?
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
(3)师生交流
(4)同学们想像一下,一个八十多斤的人,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5)师生交流。还能体会到什么?(她有坚强的意志、十分关爱我们。)
5、我们长大以后呢?
(1)指名读:课件出示: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2)大家读读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什么?
学生说:母亲非常爱我们,心疼我们。
学生继续说。
同学们在这句话中,有两个担子,这两个担子的意思一样吗?
(第一个担子就是指挑的担子,第二个担子指的是养育我们的担子,保护我们,天天烧饭、洗碗……)
同学们这些都是母亲的担子,母亲的担子多重啊!
6、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游子……”出示相关的文字和图片,教师讲解,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母亲的时候,这样感受母亲的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自己先读一读。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再这名读
(3)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么轻,我心里为什么要这样难过呢?
(4)学生说;因为从小到大,都没有关心过母亲。学生说理由。
(5)母亲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一直在我们操劳。
(6)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却没有为母亲做些什么?
7、同学们当我们和母亲要钱交学费的时候,母亲是这样劳累。
(1)还有一个词语能够看出来,是哪个词语?
(2)“愧疚”
(3)是啊,从这个词语能看出作者很难过。
8、而母亲是怎样看待她所做的一切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不是这样过来的?
(2)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看看这位母亲的语言和表情,她是个什么样的母亲?
(3)大家看看这个词语“哪个”?想想你们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行为呢?
(4)师生交流
学生说;我的母亲不睡觉,陪着我学习。
学生说:母亲下了晚班,没有休息还帮着我们烧明天的饭。
学生说:每当我生病的时候,她还为我忙着,忙那。
学生说:“下雨天,她把雨披披在我的身上。”
学生说:有一次,下火车……
9、同学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多少个清晨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母亲已经开始忙碌了,多少个中午我们的母亲急急忙忙地赶到学校接我们,多少个傍晚,妈妈工作了一天,她还要赶到菜场去为我们的食物忙碌着,多少个夜晚,妈妈劳累了一天,为我们检查作业,甚至晚上盖被子。
同学们这就是爱啊,这就是母爱啊!作者也想到了这样一幕。
(1)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
学生说;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这时高兴的泪水,这是感动泪水。这是爱的泪水……
(3)教师板书:无数次抱我
(4)小时母亲无数次地抱我,而我抱了一次母亲,她就如此感动。现在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5)学生说;母亲为我付出的很多,我为母亲做得很少。
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长大报答母亲,我们不应该无理取闹了。
(6)我想说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拓展训练
1、吴老师此时还想说这样一段话:电脑出示
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医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如果说因为忙碌和粗心,我们忽略了平时对母亲的问候和关心,无论如何,别忘了在3月8日那天买上一束康乃馨,哪怕是一句感恩的话语……
2、同学们,你们此时愿意拿出笔来写上一句你们对妈妈感恩的话语吗?请动笔写写吧。(《烛光里的妈妈》)
3、学生练笔
学生说:亲爱的妈妈,我一定会在长大的时候好好报答你。
学生说:妈妈对我的爱就像“万丈深渊”……(这是多么“恰当”的一个说法啊?)
4、请大家把这份心意卡,轻轻地放在她的床头,她一定会非常感动的。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吴老师我是母亲,下面听课的老师中也还有好多母亲。让我们为她们祝福吧。下课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无数次抱过我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篇4
一、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下教案 第一次抱母亲(公开课)。
2、理解重点词、句来感悟母爱的伟大,做儿子的愧疚,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课文写了作者几次抱母亲?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作者抱母亲的句子。投影出示,齐读。“抱”,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这其中深意,一定要放到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去体会,感悟。
(二)、品析“第一次抱母亲”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 想,我是在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的?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的消息,都从各地赶回来,轮流去病床前守护。因为,我们兄弟姐妹知道一向坚强的母亲这次能乖乖地听话住院,一定病得不轻。那天,轮到我守在母亲的床前,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
2、指导朗读,出示: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理解“赶紧”用找近义词方法,从这个词你体会什么(赶紧不仅速度要快,更表达了一种心情,儿子对母亲的焦急、关切之情)朗读体会
3、引读:我的左手托住了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出示句子:“责怪”换成“责备”行不行?(不符合身份,在埋怨中带有一点批评)。(这就是我们的汉语言,说话、写文章要推敲的,遣词造句一定要准确。)谁来把责怪的意思读出来
三、品析“第二次抱母亲”
1、作者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的?自读2至4自然段,圈出作者心情的词语。(难过、愧疚)理解“愧疚”(惭愧不安)
2、为什么难过?出示:“在我记忆中……担子。”
(1)理解文中的两个“担子”
a、同学们,会读书的人能看到字面背后的意思。母亲承受的重担仅仅是肩上100多斤的东西吗?请你们静下心来,默读,边读边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她担子里面挑起的还是什么?(照顾家庭的重任、对子女生活、健康远行的牵挂、生活的压力、子女学业的负担……)
b、出示诗句: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教案《四下教案 第一次抱母亲(公开课)》。(母亲抚育子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子女生病时母亲的焦虑和照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儿女远行时,母亲的牵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母亲教育子女的巨大付出)自读,释义,体悟。(用“不仅……还……”说出“担子”的含义)(母亲的担子里不仅是扁担两头难以承受的重物,还有……)这就是母亲担子里的东西!她挑的担子是子女、家庭和社会的一部分,这就是她挑的责任,她挑的是大半边天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我们的母亲。
(2)理解了重担后,再来看“翻山越岭”,母亲是怎样翻山越岭的?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p69插图师引读:是呀,在狂风暴雨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在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在大雪纷飞、冰天雪地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这里仅仅是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请你静静的默读,想好再发言(坎坷的人生、生活的磨难……这是母亲带着全家走过了艰辛曲折的道路)
(3)读好这段话。
3、面对这一切,母亲是怎么说的?画出句子。
a、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齐读
b、理解意思(不要提那些事,每个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
c、默读,联系提示母亲的表情,好好体味,用心去想,你发现了什么?(隐藏自己的心,怕儿女担心受怕)
d、雨果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怀。比天空还要大的胸怀是母亲的胸怀,只有母亲的这份胸怀是伟大的。母亲是谦虚的,是无私的,胸怀是宽广的。像山谷一样,“虚怀若谷”
4、此时,我突发奇想…… 引读
a、作者抱着母亲,以为母亲睡着了,但是母亲流下了泪水,这是怎样的泪水?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激动的、自豪的、甜蜜的、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
b、作者仅仅是抱了母亲一次,母亲就如此感动、如此激动,如此幸福与欣慰,而我们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们,记住这个词,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的时候,你想对母亲说什么?对自己说什么?你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游子吟》学过没有?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释诗意是啊,一生一世不求回报的爱是母爱;一生一世值得最爱的人是母亲。母亲的两行热泪从眼角流下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只要儿女尽一份孝心,母亲就会觉得是天大的幸福。孝心是什么?孝顺是进出家门的一声招呼。
c、陈老师还想说一句话,这篇文章深深感动了我,我能不能感动别人呢?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的,我也是母亲,在回报自己的母亲时,也要像关心自己的母亲一样关心周围的老人,向关心自己孩子一样关心每一位学生。这就是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读
d、课前我有一个提问课文写了作者几次抱母亲?(两次),课题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我在和护士说母亲时,深深感动于母亲这部爱的大书,我用行动来报答母亲的深情,才有那轻轻地摇动的深情的第一次抱母亲,感恩母亲)让我们再来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师为什么用感叹号?因为母爱是我们这辈子都回报不完的,母爱是伟大的,今天,我们读懂了母亲这本书,懂得感恩母爱的我们同样了不起。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关键字词入手,通过朗读,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抱母亲,多么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让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地品味一下作者的第一次抱母亲。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用“——”找出描写我第一次抱母亲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2、学生自读后交流。(从“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差点仰面摔倒。”感受到我对母亲身体很轻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以为母亲很重。)
3、这一自然段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我以为母亲很重?
4、母亲这么轻,只有89斤,我却不知道,以为她有100多斤。是因为我们不关心母亲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注意“轮流”“赶紧”)
5、让我们再读一读这段内容,尤其是人物的对话要读好。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我们都很关心、体贴母亲,可现在才发现并不了解母亲。母亲只有89斤,为什么我会以为她很重,有100多斤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第2自然段。
2、重点理解“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出示文字)
(1)再读读这几句话,具体说说为什么我会以为母亲很重,有100多斤?
(从第一句话中感受到母亲对子女的关爱和生活的无比艰辛,她很强健;第二句话中感受出母亲一直都是这么做的;第三句感受出母亲情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我们吃苦,我们也习惯了,觉得母亲能做,她力大无比。自然这样的人应该是很健壮,很重的。)
(2)可是万万没想到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其实母亲所承受的重担何止肩上挑的100多斤重的担子啊!还指什么?“翻山越岭”指什么?
(3)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母亲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可是她却独自一人默默承担着,连跟她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儿女都不知道。你们感觉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谁能把这段话读好?
3、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应有100多斤,没想到她是不愿让我们受苦,用她那80多斤的身体,去独自承受着生活的重担。所以我很难过,我更是愧疚。
4、接读:这时,身旁的护士也被感动了。她动情地说:———— 可母亲却笑了笑说:————
5、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1)母亲说的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那些事”指哪些事?“这样过来的”指怎样过来的?)
(2)从母亲的表情,母亲的话语中,你们感受出了什么?
(3)母亲觉得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心甘情愿。她觉得那些事很平常,每个母亲都是这么做的。她不求回报,她只要儿女们健康、幸福。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无私的母爱!
(4)谁来读一读,读出母爱的伟大无私。
(5)同学们,读到这儿,你们肯定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了吧!谁愿意来说说你的母亲又是怎样爱你们的?
四、学习第4~5自然段
1、你们的母亲和文中的母亲一样,都很伟大!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时,我突发奇想地说————母亲说————护士说————母亲这才没有作声。(出示图片)请同学们静静地看这个温馨感人的场面,用心去体验这浓浓的亲情。(教师配乐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看,母亲的眼角流出了泪水,你们觉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
3、现在,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觉得那么欣慰、激动,那么幸福、甜蜜。可小时候母亲曾经是无数次抱我们,我们却觉得那是很普通的事。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一定也很不平静,你们现在最想对谁说些什么呢?(可以对文中的母亲或作者说,也可以对自己或自己的母亲说)
4、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让我们再一齐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读了《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感受到了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六、课后延伸
1、背一背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语句。
2、制作心意卡,写上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送给妈妈。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最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我在教学时追求的目标。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接下来,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我抓住“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者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和“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看图、听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础上,通过小练笔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篇6
第二课时
你可是又在梦中把我挂念,
你可是又在灯下为我牵肠,
你的那一双老花眼,
是否又把别人错看成我的模样.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春露秋霜,
寒来暑往,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朝思暮想,
泪眼迷茫,
责怪吧,我的娘,
儿想你却不能去把你探望.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白发亲娘.
附2: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附3:高子阳: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种读我们不能忘记,就是把课文中三个人的话语拿出来一个个读,那感觉又不一样。
“我”说的话:
(1)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2)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3)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4)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
(5)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6)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护士说的话:
(1)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2)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
(3)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
(4)护士问:“为什么?”
(5)护士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
(6)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7)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
母亲说的话:
(1)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2)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3)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
请同学们一遍遍地反复读这三个人的话,读着读着,学生就能够明白一切。
附4:得到爱是快乐的,给予爱更是幸福的!正是本单元课文要我们向学生展示的,要学生体会到的。第十一课《永远的白衣战士》是医生给予病人的爱,给予事业的爱;第十二课《“番茄太阳”》5岁盲女对生活的爱给予我的力量和感动,体现的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爱;本课《第一次抱母亲》体现的是亲情互爱;第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则体现着对大自然的爱,对身边一切事物的爱。由此本单元向学生唱响的是一曲曲爱的颂歌:给予是快乐的!
附5:教学中,我觉得不妨在对比中进行阅读:
1、“母亲”与“我”的对比:给予(“我”的第一次与母亲的一生) 爱(母爱的无痕与我的惊醒) (重点)
2、母亲自身的对比:体重(89斤)与重担(一百多斤) 辛劳与幸福
3、护士与“我”的对比:女性对母爱的感受与男性对母爱的感受(不为重点)
4、作者与读者(学生)的对比:作者的母亲与天下所有的母亲 作者显得有些迟到的回报与学生学习后心中的变化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