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质量对于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术成就,教案是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下面是高中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数学数学宫教案模板5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数学数学宫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日历,学会看日历。
2、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一年有365天,有12个月,12个月有大月小月,一个月多少天。
3、对日历有兴趣,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重点:
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动难点:
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
活动准备
“日历”谜语 日历图片 人手一份日历 统计记录表
孩子的作业单:
1、改正作业单中错误的月份日期
2、将没有写完的月份日期完成
3、摆放月份日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谜语导入
一物生来真稀奇, 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给它脱一件, 年底剩下一张皮。
二、基本部分:认识日历
1、认识日历,感知年月日关系
出示日历图片,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这是哪年的日历?你从哪里看到的?
提问:我们看到上面有好多数字,那你知道一年有多少天吗?
提问:我们还看到除了小的数字还有什么?引导孩子感知月。
提问:那你知道共有多少个月?分别是几月到几月?
小结:通过观看我们知道了我们看到的这组数字是多少就是那一年,一年有365天,一年有12个月。
2、感知大月、小月
(1)提问:我们看到一年有12个月,那每个月的日期都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幼答
(2)这些月到底有多少天我们一起进行统计,请幼儿看自己的日历进行统计。(教师讲解记录表)
(3)针对统计结果进行集体讲述。
(4)我们将有31天的月份起名叫大月,那30天的就应该是什么?(小月)。
和孩子一起说出大约有哪些月,小月有哪些月。
(5)游戏:我说月份,你说大小月。
3、感知2月份
提问:我们刚才还有一个月没有记录,是那个月?他有多少天?
小结:2月份是非常特别的一个月,它是会变化的,它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当它是28天时一年是365天,我们说它是平年,当它是29天时,一年就是366天,就变成了闰年。
4、分组:
(1)改正作业单中错误的月份日期
(2)将没有写完的月份日期完成
(3)摆放月份,再次巩固对大小月的认识。(对能力较弱的孩子)
5、作业讲评:分为小组互评和师友讲评。
三、结束部分:讨论珍惜时间
讨论:我们今天认识了日历,那你知道日历是表示什么的吗?(时间),那我们小朋友要如何珍惜时间呢?师对此进行小结。
大班数学数学宫教案篇2
活动目标:
操作不同的材料,了解5分成两份有不同的结果。
掌握记录的方法,学会用语言表达操作的过程与结果。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 贴绒桃子,木珠,雪花片,格子标记及数字1——5若干套。
活动过程:
小组活动。
交待小组活动内容及要求。
第一组:撕贴格子。
先拿一张记录单看一看,总数是几,再拿一张与总数数量相同的格子纸条,沿线撕开分成两份贴在横线上,每排撕贴的答案要不一样;最后说一说5个格子可以分成几格几格,几格和几格和起来就是几格。
第二组:撒雪花片。
先数一数盘子里有几个雪花,再放在手心里晃一晃轻轻撒出去,然后记录几个花片里面有几个红的,有几个绿的;如果撒出的答案有重复就不要记录,再重新撒,不能记录重复的答案。
第三组:穿木珠。
每次取5个木珠,然后把5个木珠分别穿在两根棍子上,每次分穿的'结果要不一样,但记录的结果要和分穿的结果一样。
集体活动。
检查他们记录的是否正确,寻找对错标准,对在哪儿,错在哪儿。
教后感:通过看分类板,学会将图形分类。在课堂上孩子学习的欲望很高,气氛也比较好。操作的结果比较满意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大班数学数学宫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分类标志并尝试进行垃圾分类。
2.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培养幼儿对垃圾分类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不同地点垃圾桶的图片。
2.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2个。
3.各种垃圾小图片。
4.垃圾存放点视频。
三、活动过程
1、出示视频,感受垃圾带来的污染。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大家看一看,等下把感受和老师说说哦。
师:好,视频看完了,谁向说点什么?
幼:好多的垃圾。
幼:难闻。
师:你怎么知道难闻?
幼:过来过去的人都捂住鼻子。
师:老师再给你们看一些图片,你看图片又有什么不同。
师:谁来说一下?
幼:第一个垃圾桶又脏又乱,第二个垃圾桶干净、整洁。
幼:第二个垃圾是进行分类。
师:真帮,对了,就是垃圾分类,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你们互享交流一下。
小结:每天我们的`家里会产生许多垃圾,主要有废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织物类、厨余类、有毒有害类垃圾。
2、问题思考,商讨垃圾处理方法。
师:那们多的垃圾我们怎么处理?
幼:垃圾分类。
师:那我们先认识一下垃圾分的标志。
(1)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师:老师这儿就有两个垃圾箱,我们快来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颜色不同。
幼:图案也不同。
师:这个图案是标志,一个是可回收,一个是不可回收。
幼: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不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大家讨论一下。
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这是可回收标志,这是不可回收标志。回收以后经过特殊处理能再为我们服务的就是可回收垃圾,这样的垃圾应该扔到可回收垃圾箱中;除了这些,剩下的就是不可回收垃圾,应该扔进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2)讨论垃圾分类方法。
师:咱们记录的垃圾要跑进哪个垃圾箱?先把可回收垃圾圈出来,然后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吧?
幼儿小组讨论。
师:谁愿意把讨论结果介绍一下?
幼:塑料瓶、牙膏盒是可回收垃圾,电池、果皮是不可回收垃圾。
师:哦,原来废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织物类是可回收垃圾;厨余类、有毒有害类是不可回收垃圾。
3、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类意义。
师:咱们刚才分的特别好,老师特别佩服你们!为什么要将垃圾分类处理?
幼儿自由回答。
大班数学数学宫教案篇4
设计意图
?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测量是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小碗等)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即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这个有趣的问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有步骤去探索,去发现,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两人一张桌子。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布条、纸条等)。
3.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导入,引出主题
导入语:我们马上要搬新的幼儿园了,需要定做一批新的桌子,现在请小朋友帮一个忙,测一下我们桌子长的边到底有多长。可是我们没有尺,你们说怎么办呢?
2.学习正确自然测量的方法
过渡语:对,我们可以用好多材料来进行测量,在你们凳子底下有一支铅笔,现在就请你用这只铅笔先来测一测自己桌子的长边,记住自己测到的数字?
(1)集体测量,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用铅笔侧到了几段?是怎么测量的?(个别幼儿边讲解边示范)
(2)教师总结
师:我们测量时,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过渡语:刚才我们用铅笔测量了桌子的长度。老师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其它的测量工具,而且还准备了每人一张记录单,把每种工具侧到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3.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出示记录表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幼儿讲述: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提出测量要求
师:现在请你们到桌子上选择相应的工具对桌子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要首尾相接,把测到的数字记录在后面的格子里。如果时间不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种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3)幼儿进行测量
(4)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师: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师: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张桌子,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你能发现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4.活动延伸:猜测验证。
师:想想看,现在老师用筷子和胶棒测量钢琴,谁测的次数多?谁测的次数少?说说你的理由?
师:那我们一起去测量一下,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
活动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
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在活动中 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就因为这一点,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使得第一个活动目标没有实现,所以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尽量把话说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欢转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而忽略了口头的能力。
为了实现第二个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发现然后进行讲述,所以这个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
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儿由于个体差导,出现个别幼儿孤立活动,不愿与同伴交流,任教师如何鼓励也无济于事,该如何?
2.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该如何办?
每个老师都跟我们说过,在互动上遇到紧急情况要懂得随机应变,我们都觉得挺简单,但是当你真正遇到这种“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许你就没有自己预期的那么“灵活”。所以无论如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
大班数学数学宫教案篇5
【活动设计】
我园紧邻地铁站,孩子们每天来园、离园都要经过,有的孩子每天都乘坐地铁上幼儿园,地铁已深深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为此,我园开展了“地铁在我家门口”的主题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带来了许多资料,其中就有地铁1号线的线路图。这幅图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资源,例如:1号线经过多少站台?多少站台在地上?多少站台在地下?怎样用自己的方式统计、记录?于是,我们借助这一资源设计、开展了这一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地铁线路图上虚线、实线代表的意义,分类统计经过虚线、实线的站台数量。
2、活动中能大胆讲述,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地铁线路图幻灯片。
2、幼儿人手一份地铁线路图、笔、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观察分析地铁线路图。
1、师幼共同观察南京地铁1号线线路图。
师:这是什么图?
幼:乘地铁的图。
师:对,这是南京地铁1号线的线路图。
师:线路图上有些什么?
幼:字/三山街/小行/新街口……
师: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2、理解线路图上虚线、实线代表的意义。
师:这些是站台的名字,线路上除了字之外还有什么?
幼:圆圈。
师:这些圆圈都和站台的名字在一起,它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通过指图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理解站台就是车站的意思,是人们等地铁、上地铁的地方,就像公共汽车的站台一样。)
师:除了字、站台外还有什么?
幼:连起来的线和没有连起来的线。
幼:(指着断开的线)是虚线。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叫虚线?
幼:折纸图上就有这样的线。
师:真能干,你们会联想到折纸图上的虚线。断开的线叫虚线,那连在一起的线叫什么呢?
幼:连线。
师:我们把连在—起的线叫实线。
师:你们乘地铁到过新街口吗?
幼:去过。
师:新街口站在地上还是地下?
幼:地上/地下。
师:看来有的小朋友不是很清楚。请你们来看看视频。
(教师利用多媒体超链接功能,链接相应站台的图片或自己拍摄的视频,使幼儿清楚地看到新街口站是地下站。)
师:我们继续来看线路图。张府园站、三山街站、中华门站、安德门站、小行站在地上还是地下?
师:你们在线路图上发现了什么秘密没有?这些在地下的站台在什么线上?在地上的站台在什么线上?
幼:地下的站台都在虚线上,地上的站台都在实线上。
师:是吗?珠江路站在地上还是地下?为什么?
幼:地下,因为在虚线上。
师:正确。
(为验证幼儿是否真正理解虚线、实线代表的意义,教师通过追问让幼儿进一步观察,为他们后面做统计打下了基础。该环节也是活动的重点。)
二、统计地上、地下站台的数量。
1、教师讲解幼儿的记录单。
师:有多少站台在地上、多少站台在地下呢?现在请你们来统计一下。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标记来记录地上、地下的站台?
(教师通过提问调动幼儿已有的关于标记的经验,知道可以用各种图形、颜色、箭头或字来表示地上、地下。)
幼:红色表示地上站台,黄色表示地下站台。
幼:三角形表示地上站台,圆形表示地下站台。
师:做好标记之后数一数地上、地下的站台分别有多少个,将结果写在表格中。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是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数数和记录,这是幼儿自主学习、表达的过程,也是活动的难点。)
2、幼儿统计、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交流分享各自的记录结果和统计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
幼:地上的站台有5个,地下的站台有11个。
师:地铁一共经过多少站台?
幼:16个站台。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幼:我数出来的。
幼:我用加法,将地上的5个站台加上地下的11个站台,一共16个。
师:你们很能干,有的用加法,有的用数数的方法,都可以。
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看地铁线路图,统计了地铁1号线沿途的站台。以后,你们还可以统计其他地铁线路中地上、地下的站台,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