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可能受到教育机构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影响,以确保教学与教育政策保持一致,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来设计吸引人的教育内容,高中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包糖果小班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包糖果小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包糖果的技能,锻炼幼儿手部肌肉发展。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
3、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橡皮泥、各种糖纸,一盘糖。
2、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猜猜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一盘糖"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糖)"小朋友吃过糖吗?好吃吗?""娃娃也想吃糖,我们来给它们做糖吧。我们一起来包糖果。"
2、请能力强的幼儿来包糖果。两手拿住纸的两条花边,反面朝上放好,橡皮泥摆放在纸的中间,将纸的前后两边分别往里折,包住橡皮泥,左右两头的纸分别收拢并扭转一下,糖果就好了。
3、交代要求,开始操作。
--在操作时,提醒用正确的方法。
--包好一颗糖果后,还可以包另一颗糖,比比谁包得又多又好。
4、展示糖果"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包得又多又好看。"表扬那些在活动中认真的小朋友。活动延伸:将糖果送到娃娃家去,给娃娃吃。
教学反思:
?糖果》这个活动很有趣味性,效果也很好,受到很多老师的运用和赞许。因为这个活动中所运用的教材是幼儿们平时都常遇到的,对于他们来说都不陌生。然后这个活动,运用了语言,数学,手工等多方面的内容,体现了活动的综合性。同时该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非常投入很愿意积极参与。在做这个活动开始,我以为幼儿们会不认识糖果妹妹身上的汉字,而不会给糖果穿上正确的衣服,但是因为孩子们对糖果的喜欢,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操作时却基本能选择正确,这个活动增强幼儿们对汉字的学习,也能更好记住,所以我认为这个活动还是比较成功。
包糖果小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泥团、糖纸包装做成糖果。
2.能自主地参与操作,有积极的活动欲望。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各类糖果纸若干。
2.橡皮泥、泥工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说说好吃的糖果。
引导幼儿围绕“我吃过的糖果”讨论。
提问:
①小朋友吃过糖果吗?糖果是怎么样的?(外面是糖果纸、里面是糖果)
②你吃过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它是什么颜色的?
2.看看有趣的糖果。
(1)出示教师制作的糖果,请幼儿猜猜这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2)请幼儿拆开糖纸,看看糖果是什么形状的。
(3)提出任务:为糖果屋提供各种各样的糖果。
3.做做七彩的糖果。
(1)做糖果。
①重点引导幼儿做出各种各样形状的糖果。
②鼓励幼儿根据糖的口味选择相应的颜色,如牛奶味可以选择白色的泥来制作等。
(2)包糖果。(练习拧的技能)
教师知道注意点:泥团的大小要适中,做好的糖果要装在小盒子里。
4、玩买糖果游戏。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后也证明了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孩子包糖果的积极性很高,几个能干的孩子有的孩子能有快有好地完成操作内容,兴趣仍然非常浓厚;根本不需要的老师的指导就能自己完成任务,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及动手能力的差异,有的孩子则动作缓慢,而且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完成,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时间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对先完成的孩子提出了一个要求:你们可以去帮帮你边上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也可以再到老师这里来领取材料,继续制作糖果宝宝。
在孩子完成作品后,在我的指导和帮助下,再进行尝试。先做后说的方法,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包糖果小班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总是对圆形和方形分辨不清楚,最近发现孩子每天来幼儿园都要带糖到幼儿园,各种各样的,于是就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再次巩固孩子对形状的认知,同时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多吃糖对牙齿不好。
活动目标
1观察糖果,知道糖果是多种多样的,进一步感知圆形,方形。
2能够正确说出糖果的形状特征。
3知道糖果吃多对牙齿不好,少吃糖。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糖果的形状的正确感知
活动准备
1每四名幼儿一盘各种形状的糖果2圆形方形卡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卡片,激发兴趣。
“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个漂亮的卡片,哎,快看,我这个卡片是什么样的,谁来说说看?”
“好,孩子们太聪明了,这是个圆形的卡片,我们一起用手指先做个圆形(双手拇指食指对一个圆形)”
2,变魔术,展示糖果。
“孩子们,我会用圆形变魔术,赶快闭上双眼”
“圆形变变变,变出大糖果,谁来说说这些糖果是什样的? ” 3,分发糖果观察讨论。
请个别孩子说出糖果的颜色特征。
请孩子从糖果中找出像圆形一样的糖果。
“谁能说一说,这个不是圆形的糖果是什么形状的?”
“对了,是方形,谁会用小手做出来?”
双手拇指食指对起来做个方形。请孩子找出盘子里的方形糖果。
4,糖果按标记分类
“孩子我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你们的盘子里有一个圆形和方形的卡片,把它找出来认一认。'
“小手动起来,给糖果宝宝分分类。圆形的放在圆形卡片那里,方形的糖果放在方形卡片那里”
“大家一起检查放得对不对。"
5,活动延伸
请孩子找出一颗自己喜欢的糖果剥开吃一吃,说说自己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
告诉孩子糖果很好吃,但不能多吃,要不牙齿会疼的
6,结束上课。
教学反思
在组织这节课时候,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更快地分辨清楚圆形和方形,于是我选择了孩子比较感兴趣的糖果作为活动的内容。在活动时候,大多孩子一直比较积极,而且通过活动在对糖果进行分类时候分辨得比较清楚,总体来说目标完成的不错。不过也有个别幼儿,可能是糖果的吸引力太强,在分发糖果之后,就不太注意听讲,于是我就将孩子在用手指对圆形和方形时候,边做边唱。另外我感觉,对这一节活动的目标定的有些低,应该加上对颜色的区分,还可以让幼儿说一说糖果的味道,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延伸的那一块,感觉孩子能够接受老师的忠告,在活动之后,来园带糖的孩少了很多。
包糖果小班教案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糖果是孩子的最爱,为了让幼儿在了解糖果美味的同时,做到正确的保护牙齿,我设计了本节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够感知糖果的不同外形及质感味道,说出软硬。
2、探索发现糖果在水中的融化。
3、知道糖果好吃要适量。
4、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了解糖果的形状、知道糖果的种类很丰富。
难点: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活动准备
1、玻璃杯1个,幼儿自己的水杯
2、各种糖果若干(形状、颜色不同的糖等)
活动过程
一、用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糖果仙子给你带来了好吃的糖果,你们喜欢吗?现在老师就把糖果送给你们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
1、摸一摸,捏一捏,感知糖果的质地(每名幼儿取一块糖)
师:“现在用你的小手摸一摸,捏一捏糖果仙子送给你们的糖果,有什么感觉?”
小结:原来呀,糖果是有软、硬之分,一摸就摸出来了,糖的质地不一样,分硬糖、软糖。
2、猜一猜糖果在水中的变化
师:如果老师把糖果(奶糖和水果糖)放在水中会放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看一看吧!
将融化后的水倒到幼儿的水杯中,让幼儿品尝水,说出什么味道。(引导幼儿说出糖融化了)
师:水变甜了,说明糖在水里融化了。那么把糖放到小嘴里会有什么变化呢?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啊?
3、看一看感知糖果的形状、颜色
师:在把糖果放到小嘴里之前,小朋友们用你们明亮的小眼睛,认真的看一看你的糖果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有的是正方形的、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长方形的,有的是玉米型的。有黄色的,红色的,橙色的)
三、品尝糖果感知糖果的味道
师:这么多五颜六色的糖果吃到嘴里味道一定会很美,让我们尝一尝吧!
1.老师请幼儿品尝糖。师:“这种糖吃在嘴里什么感觉?”(幼儿大胆说出感受)尝一尝甜不甜。小朋友,剥下的糖纸怎么办?(让幼儿说一说)
2.幼儿一边品尝一边回答老师的问题:吃到嘴里糖果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是硬的还是软的。在嘴巴里的糖果有什么变化吗?(引导幼儿回答糖果变小了)
四、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糖虽然好吃,但不能多吃,别忘了吃了糖以后要漱口和刷牙,下面我们一起去漱口去吧!
活动反思
好吃的糖果的目标是让幼儿观察、了解糖果的形状,知道糖果的种类很丰富,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在活动中,我向幼儿提问:“你的糖果是什么形状的?”有的幼儿说:“糖是长方形的!”有的幼儿说:“有的回答是圆形的!”有的幼儿说:“是玉米型的!”有的幼儿说:“长方形的。”幼儿在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品尝糖果的过程中,好奇心、动手能力、语言表达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
小班幼儿的想法还很幼稚,但他们已会试着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出各种理由,去解答各种的疑问。作为教师的我,就应该和孩子们站在一起,针对他们的好奇、好动等特点,运用感知、交流、观察等多种方式,让他们积累感性经验。糖果的味道可以尝,糖果外型美观,在探索活动中能充分调动孩子多种感官进行操作。
包糖果小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糖果的软和硬,并且能够用"硬邦邦、软绵绵"形容物品的软硬。
2.愿意用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在故事情境中体验糖果带来的快乐。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吃糖果的快乐。
活动准备:
硬糖和软糖若干;糖罐;多媒体ppt等。
活动重点:
感受并能辨别"软、硬",能够用"硬邦邦、软绵绵"形容物品。
活动难点:
用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罐神秘的礼物,猜猜是什么?(幼儿个别回答)
2.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小结:闻上去有点儿香香的,吃在嘴里有点甜甜的,是一罐好吃的糖果哟!
4.(过渡)你们想吃吗?可惜这不是我的,让我问问糖果的主人吧!
二、感知理解
(一)分分糖果
1.糖果的主人是谁?(棒棒糖先生、棉花糖小姐)
2.棒棒糖先生/棉花糖小姐咬上去是什么感觉的?(硬邦邦的/软绵绵的)
3.原来,棒棒糖先生和棉花糖小姐要开舞会,棒棒糖先生带来的糖果是硬邦邦的,棉花糖小姐带来的糖果是软绵绵的,可是不小心撒了一地,搞不清楚是谁的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4.请小朋友们把椅子底下的小盘子拿在手里,摸一摸里面的糖果,然后还给棒棒糖先生和棉花糖小姐。(幼儿分糖果,教师检查)
5.小结:有的糖果是硬邦邦的,有的糖果是软绵绵的。谢谢你们帮助了棒棒糖先生和棉花糖小姐,你们可真棒!
(二)邀请朋友
1.分好了糖果,现在要请好朋友来参加舞会喽。
2.棒棒糖先生/棉花糖小姐说:"猜猜,谁是我的朋友?为什么?"(幼儿个别回答:因为xxx是硬邦邦的/软绵绵的。)
3.讨论:那小蜗牛是谁的朋友呢?(壳是硬硬的,身体是软软的,他是棒棒糖先生的好朋友,也是棉花糖小姐的好朋友。)
4.小结:原来生活中,有好多吃的、用的、玩的东西是硬邦邦的,也有很多是软绵绵的,还有一些东西外面硬的里面是软的,真有意思!
(三)欢歌跳舞
1.瞧!棒棒糖先生、棉花糖小姐的朋友们都到齐了,他们准备跳舞啦!宝宝们,你们也来跳起来吧!
2.播放音乐,初步感受两段不同的旋律。(幼儿自由地跳)
3.刚刚听到几段音乐?你觉得第一段/第二段音乐是谁在跳舞?听到这段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呢?
4.再次播放音乐,感受两段不同的旋律,并做相应的动作。
5.小结:欢歌跳舞真快乐!有的音乐刚强有力,就像棒棒糖先生一样神气、有力道;还有的音乐很舒缓、轻柔,像棉花糖小姐一样给人温柔的感觉。
三、快乐分享
1.快乐的舞会结束了,棒棒糖先生和棉花糖小姐谢谢小朋友们今天来帮忙,特地为你们准备了好吃的礼物哟!
2.猜一猜,哪个糖罐子里的糖比较多?真的吗?我们回教室看看,和教室里面的好朋友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点设计活动过程,将故事情境融入整个活动过程中,从帮助棒棒糖先生和棉花糖小姐分糖,根据触觉分辨软和硬;再到被邀请参加舞会,到分清棒棒糖先生和棉花糖小姐各自的朋友,让孩子根据生活经验区分软和硬;最后通过辨别罐子里面的声音来分辨哪个多哪个少。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都十分感兴趣。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教具的选择。在本次活动中,将糖果用餐巾纸盖好,原本是不想让孩子看到糖果,但是后来餐巾纸扔在哪里成了问题。
包糖果小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现苹果的特征。
2、帮助小动物的乐趣。
3、红、绿颜色的匹配。
4、感受作品的美感。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绿橡皮泥若干。
2、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兔妈妈:"兔宝宝,秋天来了,树上的苹果都已经长大了,我们一起去采苹果,好吗?"兔宝宝:"好呀!"大家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来到苹果树下。兔妈妈:"呀,苹果长得可真多!来,找个地方站好,我们一起来采苹果。(听音乐边唱边采)来,宝宝们,找张小椅子坐下来休息一下。兔妈妈:"宝宝们真能干,都采到了大苹果。看一看,摸一摸,苹果是怎么样的?"兔宝宝:"我的是红颜色的,我的是黄颜色的,我的.是绿颜色的,是滑滑的,圆圆的等。"
二、引导幼儿学习幼儿用团球的方法表现苹果的特征。
兔妈妈:"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三位小客人,谁呀?(小黄猫、小红猫、小绿猫),跟小客人打招呼。他们都想来吃苹果,可是树上的苹果没有了,怎么办?我们就用橡皮泥做一些圆圆的苹果,送给他们,好吗?"老师边讲边示范,先取一支橡皮泥,放在手心,用力团呀团,揉呀揉,看一下,圆圆的、滑滑的,那就可以了,最后插上一个苹果柄。啊!一个大苹果做好了,真香呀!兔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做大苹果吧。
三、幼儿操作,教师适当指导。
分享活动快乐,积累经验。兔宝宝呀真聪明,做了这么多的苹果,这些小客人口水都快流出来,赶紧来喂给他们吃吧,注意,小红猫喜欢吃红色的苹果,小黄猫喜欢吃黄色的苹果,小绿猫喜欢吃绿色的苹果,谁来,(启发幼儿用语言大胆表述,练说,"-----,我给你吃红苹果。")
四、共同游戏,感受助人的愉悦之情。小客人的肚子都吃的饱饱的,来,让我们一起跟他们唱唱歌,跳跳舞吧!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包饺子的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