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学年级的要求进行调整,教案通常包括课程大纲和教学大纲的一部分,以下是高中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白杨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小白杨教案篇1
一、说教材
?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本篇课文,一是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因此,我拟定了以下4个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浑黄一体、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是要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难点是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含蓄,意义深刻。在课文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指导朗读时,可分角色朗读,读书时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爸爸的神态变化;两个孩子的对话要读出天真和稚气来,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个性特点;爸爸说的那段话,因为是对孩子说的,严肃中又不失亲切和循循善诱。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一理解一朗读,并结合多媒体等方法教学本课。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做适当的提示或点评,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体,老师则起主导作用。
三、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为了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直观、自己提问题,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根据课文内容可以把课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第三自然段,主要讲列车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驶,车窗外不时闪过白杨的身影。第二部分从第四自然段到第十二自然段,主要讲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特点。第三部分从第十三自然段到第十五自然段,讲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讲爸爸希望孩子们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课文重点是二、三、四部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我计划两课时授完本课。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学习第一部分内容,了解大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重点精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不停的设疑、释疑中,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表白了什么样的心,从而激发学生对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从小要树立个人要服从祖国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我
来讲讲我上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复习新词:导入新课,直奔重点。
一上课,我将投影出以下词语:戈壁、界限、介绍、新疆、浑黄一体、高大挺秀”,然后提问哪个词最能概括大戈壁的景象?(浑黄一体)此时在屏幕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景象,车窗外闪过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疑。
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二至四部分的内容,琢磨出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接着分角色朗读。读完后,让学生谈谈他们从朗读中知道些什么,不理解的是什么?我再把他们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来,估计有:①白杨有什么特点?②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爸爸借白杨表白什么样的心?③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④爸爸沉思些什么,为什么最后嘴角会露出微笑?
(三)讨论、释疑。
释疑的过程是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大致可以明白每部分内容大概讲的是什么,接着我重点组织引导他们逐步释疑,深入地学习课文,体会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1)我重点让学生朗读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的话,提示:读时要体现爸爸严肃中不失亲切和语重心长的语气。然后请他们讨论爸爸的三句话说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根据他们的回答,板书:高大直立、生命力强、坚强不屈。接着,我出示两个关联词;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让学生进行造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然后,屏幕展示出白杨与风沙、雨雪搏斗的情景,触景生情,老师引导全班齐读这些话,读出对白杨的赞美之情。
(2)学生了解了白杨的特点,由树及人,逐步加深,让他们自学第13至15小节,比较一下白杨和爸爸有什么共同之处。
完成练习:
①白杨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在边疆不管遇到_____,还是_____,他总是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
②大戈壁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里扎根。
边疆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在这里扎根。
完成练习后,我再让学生回顾课文,思考: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爸爸想让他们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并点评: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投影展示当年边疆建设者老照片和今日新疆的繁荣景象图片)
(3)学生领悟到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就不难明白最后一小节中,大白杨是指爸爸,小白杨是指孩子们。然后重点讨论,课文中爸爸两次沉思,思些什么,最后为什么会露出微笑?
学生明白了爸爸是因为相信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发出心底的微笑。这时,我想起了边疆建设者中流传的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书(无私奉献)。
(四)总结课文,激发情感,教育学生。
同学们,在茫茫的大戈壁到处留下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身影,使人为之感动,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为了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更使人敬佩。相信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到祖国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去建设祖国,建设美好的边疆。
(五)、课外拓展
小白杨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边疆建设者”这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是怎样表白自己的心情的。
难点:
爸爸介绍白杨一段话的含义。
一、课前谈话,引入新课
1、请学生结合资料搜寻和预习谈谈对白杨的认识。
2.看图画,认识戈壁和白杨树。
二、要求初读,整体感知
提初读要求:
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③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检查反馈,学习生字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指导难点字词:“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指导读书,了解内容
1、要求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2、指名读爸爸的介绍,此番理解含义不要求非常深入,只要学生能大致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的坚强就可以了。
3、顺着学生的感受指导他们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指导交流,加深印象
指导交流喜欢的句子。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家听。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小白杨教案篇3
设计意图:
1、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喜欢通过角色互动,增强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激发幼儿思考的欲望,续编故事情节,所以在设计过程,通过角色的演绎提问,完成整个过程。
2、通过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幼儿进行废物利用。幼儿对环境保护意识模糊,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情节、环境,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合理想象故事情节,完整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扩散性、创造性思维能力。
2、了解稻草的用途。
3、废物利用,并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了解一些有关稻草的常识。
2、稻草制品。如:草帽、草席、稻草人、草鞋等。
3、立体活动教具、头饰(小鸟、小兔、小姑娘)
活动重难点:
把没用的稻草变成有用的东西,从而进行环保教育。
活动过程:
一、角色互动,引出故事:
冬天的时候,小白杨穿了一条用稻草做的围裙,真漂亮,又暖和。可是,春天来了,唉,你们发现小白杨怎么了?(哭了)
1、我们一起问小白杨?(小白杨,小白杨,你为什么哭呀?)
2、请扮演小白杨的.老师回答(春天来了,天气渐渐热了,可是我那件用稻草做的围裙还穿着,太热了)
3、谁来了?小白杨怎么问小鸟的?小鸟帮助它了吗?小兔呢?
总结:哎呀,小鸟、小兔都没帮助小白杨,它们那么热的天不需要围裙,怎么办呢?
二、设疑:教师引出讨论点
1、天越来越热了,小白杨的围裙还是没脱掉,它热得透不过气来,难受得腰也弯了,怎么办呀?(幼儿讨论)
2、老师有个办法:我来帮小白杨脱围裙,脱下的稻草扔在地上多脏,扔到小河里吧?(好吗?)那么放把火把稻草烧了吧,好吗?
总结:会环境污染的,扔到小河鱼会死,烧稻草的浓烟呛人。
三、扩疑(废物利用进行环保教育)
1、哎呀,老师的办法都不好,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你们想想稻草有什么用?
2、讨论稻草的各种用途,完整故事内容。
总结:你们想出办法是不是和这位小姑娘想得一样呢?完整故事内容,体验成功的喜悦。
3、现在小白杨怎么样了?(笑了)
四、扮演角色,体验成功
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附: 故事:小白杨的围裙
冬天的时候,小白杨穿了一件用稻草做的围裙,又漂亮,又暖和。
春天来了,小白杨还是穿着那条用稻草做的围裙,真热呀。一只小鸟飞来了,小白杨忙问:“小鸟,小鸟,请你帮我把这条用稻草做的围裙脱了,好吗?”小鸟说:“不行,不行,这么热的天,我才不要呢!”一只小兔蹦蹦跳跳过来了,小白杨又问:“小兔,小兔,请你帮我把这条围裙脱了,好吗?”小兔摇摇头说:“不行,不行,这么热的夭,我才不要呢!”哎,天越来越热了,可是小白杨的围裙还是没脱,它热得直冒汗,热得喘不过气来,腰也弯了,他伤心地哭了,这时,正好来了一位小姑娘,小姑娘说:“小白杨,别哭,别哭,我来帮你!”她用稻草做了一顶草帽戴在头上遮太阳,用稻草编了一条草席,睡在白杨树底下,真凉快。嗨,这下白杨树再也不觉得热了,它舒服极了,高兴得笑弯了腰,连声说:“谢谢你,小姑娘!”
活动反思:
从这次语言活动设计中让我想起了以往我们开展的一些故事教学,结局是统一的,孩子们的“一百种语言”最后变成了一种语言,制约了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改革固有模式,此活动中我们就利用了动画对孩子具有相当吸引力的特性,让动画及声效的变换去引发孩子主动思考,充分激发孩子的想象,允许孩子们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幼儿大胆求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将知识转换成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幼儿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和将来的终身学习和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白杨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4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初知全文,理清结构,学习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回顾导入,学习第三段,朗读全文,体会感情。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白杨树吗?在哪儿?知道它的外形特点吗?(出示幻灯片)
2、从课题看,本文是写白杨的,担实际上不是状物的文章,那写白杨是为了写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就会揭
二、初知全文,理清结构
1、读准字音。(出示幻灯片)
戈壁gē清晰xī介绍jiè新疆jiāng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①本文写了几个人物?(出示幻灯片)
②在什么地点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③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④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按照“望白杨→说白杨→希望孩子也成为白杨”的思路分为三大段。)
三、学习第一段、第二段
1、自读第一段。思考:你认为大戈壁是什么样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
2、读了第一段,你认为白杨有什么特点?
3、指出爸爸谈白杨特点的句子读读,深入分析白杨特点。(出示幻灯片)
①启发学生归纳这段话里所表达的白杨树的精神。
②爸爸这段话仅仅是在介绍白杨树吗?(出示幻灯片)
4、学生思考,讨论并理解“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名中心句的含义。
5、有感情朗读第二段,体会爸爸的心。
四、课堂作业设计
1、背诵第二段中最后一个自然段。
2、优化作业设计。(出示幻灯片)
⑴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部首,先组成新的字,再组词。
戈——()——()
介——()——()
析——()——()
⑵结合课文内容,给句子选择最恰当的含义,在括号里打上“√”。
①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a、说明白杨生长速度快,生命力强。()
b、借白杨的生态说明我们应该服从祖国的需要,不讲条件,不怕艰苦,祖国需要你到哪里就到哪里,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c、说明白杨不论在什么地方生长都必须要经过几个阶段。()
②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遥。
a、借白杨的性格说明一个热爱自己事业的人,要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不动遥,不退缩,经得起考验。()
b、赞美白杨的形体挺拔,具有耐寒的性能。()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说说白杨的特点是什么?
2、爸爸为什么要介绍白杨的特点?用意是什么?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第三段。
二、学习第三段。
1、自读“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这一自然段,思考下面两句话说明什么?(出示幻灯片)
爸爸妈妈在新疆工作。
爸爸返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2、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下面的问题。(出示幻灯片)
①爸爸沉思什么?
②他的嘴角为什么又浮起一丝微笑?
③课文中还有几处在写爸爸的神情变化,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解。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体会感情,巩固延伸(出示幻灯片)
1、本文突出的写作方法是什么?(借物喻人)
2、本文借白杨写的是谁?表达了什么感情?
3、学了本课后,你们有什么感想?认为应该如何去立志向?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2、优化作业设计(出示幻灯片)
①、缩句
a、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
b、爸爸望着窗外闪过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②、下面两段话,在写景之外,还包含着很深刻的意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a)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b)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尚昆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五、板书设计(出示幻灯片)
白杨建设者(爸爸)
高大挺秀扎根过疆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根发芽教育下一代
不怕风沙雨雪、干旱洪涝共同建设边疆
赞颂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
小白杨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课前准备】
白杨、戈壁滩的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
白杨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
⑴ 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⑵ 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
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字音易错的:清晰。
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⑴ 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⑵ 朗读: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
(赞美、骄傲的语气。)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板书并理解:
高大挺??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
(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2、默读:
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
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
7、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⑴ 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⑵ 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⑶ 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
⑷ ……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五、拓展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板书设计】
白 杨
高 直
白杨 高大挺秀 生长范围广 借物
生命力强 |
|
爸爸 表白心愿 扎根边疆 |
建设边疆 喻人
教育子女
小白杨教案篇6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Δ”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一)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1.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2.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小白杨教案篇7
目的要求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边境战士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3、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
4、学会本科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教具学具
鹏博士教育软件幻灯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板书课题解题
1、水见过白杨?说说白杨是什么样的?
2、微机出示“资料部分”,认识白杨
二、检查预习
1、微机出示“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指导生字的读音
3、指导读描写“大戈壁”、“白杨”的话和爸爸谈论白杨的话。
三、讲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想想这一段主要些什么?
2、讨论解答弄懂环境和气候的恶劣
点击:理解词语:戈壁清晰浑黄一体
(二)、理解2—3自然段
1、指名朗读2—3自然段
2、微机出示白杨树的画面理解“高大挺秀”
3、读了这一段后你有什么感受?(喜爱、崇敬)
(三)、理解4—14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一位旅客”指谁?说说“爸爸的神态有什么变化?(望着—出神”—“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微笑消失色变得严肃起来”)
4、理解爸爸说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①默读15—17自然段。
②说说爸爸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希望自己的子女在边疆落户、学好本领长大建设边疆)
(三)、讲读第15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说爸爸沉思什么?
3、“一课高大的白杨树”和“一棵小树”各比喻什么?为什么嘴角又露出一丝微笑?
四、作业:
朗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2课时
一、默读课文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1、自由度课文分段
2、讨论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一段:(1—3)列车在大戈壁上运行。
二段:(4—14}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特点。
三段:(15—17)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
四段:(18)孩子们会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
3、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1、浏览课文,概括中心
2、讨论确定中心
三、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1、同位讨论
2、集体讨论订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
2、学生练习写生字和课后词。
五、作业:
默写生字感情朗读课文。
第3课时
一、指导背诵14—18自然段
1、指导分段背诵
2、借每段开头一句话背诵
3、同位互相检查背诵
二、巩固练习
鹏博士出示以下各题
1、辫字组词
2、找反义词
3、判断句意
4、选词填空
三、总结学法,巩固中心思想
四、作业:
1. 背诵课文14—18自然段
2、朗读4《在希望的田野上》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