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范文网 >教学总结

图形乐教学反思8篇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教学质量分析的一种方式,在现阶段的教学结束后,老师们在回顾这段期间的点点滴滴一定都有认真写好教学反思,高中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图形乐教学反思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图形乐教学反思8篇

图形乐教学反思篇1

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比较少,安排的`课时也不多,其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中也有初步的接触。这样容易给我们一种假象:教学内容看似简单,学生也好像全都会了,可以不用怎样教了。事实并非如此,学生以前所学到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知识只是很表面的,对于它们的主要特征、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等知识学生是还没有深入掌握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正确掌握这些知识呢?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让学生动起来:

一、课前,让学生与家长动起来:

在教学学这一单元时,我提前一天布置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动手准备学具:找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形状、颜色的小盒子;各种小球等。家中有现成的学生很快就可以找到了,家中没有现成的学生就让他们发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和他们一起想办法找、做。通过这样一发动,学生和家长都迅速行动起来,让他们各自身边的资源整合成一个整体资源,很快就找齐了该节课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学具、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的牙膏盒、饮料盒等;圆柱体的纸巾筒、汽水罐等;皮球、乒乓球等。

二、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

各种课前准备工作就绪,开始上课了。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从直观的事物中抽象出各个图形的本质特征,因此,每教学一种图形,我都注意让学生首先动手摸一摸已准备好的学具,然后说一说、议一仪,最后学习用完整、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他们的特征。由于老师给与了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很自然就认识了这些物体的特征,然后通过老师的逐步引导,逐一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特征概括总结出来了。

图形乐教学反思篇2

?图形中的规律》,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认识方程》这单元的后续学习内容的第一课时,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增的内 容,也是教材改革的新变化之一。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操作、讨论等活 动,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从而发现图形中的规律,的规律,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这部分内容是教学 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摆,小组讨论总结这样连摆图形的规律。这样效果会比较好。

有效的数学活动意味着教师需要唤醒、引导、促进和 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引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这是数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发动机”。首先,我们教师所应做的是在摸清学生的知识底蕴的同时,给予 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激发学习的内在需要。因此,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这样连续摆10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呢?”摆小数目的三角形学生可能用肉 眼观察的方法一下子就能说出答案,而到大数目可能一下子说不出来,这个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起了学生的认知上的冲突,初步让学生体验探索发现规律的必要性。 其次,以“猜想—验证”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猜摆10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2、培养自主思考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确 实能做到主动,独立地学习,十分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即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学习方法的结构。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结构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教材,指 导学习方法,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并使之形成后续学习的动力。课堂上,我先让学生2个人为一组来想办法,说说你想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再对学生的方法 及时进行梳理和指导。3、及时提供充分的探究时空,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探寻规律。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适时进行数学化。学生探究 后,我及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发现,表达所摆图形的个数与所需要的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具体形象表示——用数学语 言描述——用数学模型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化”水平。

1、引入新知中让学生独立的摆三角形的步骤可以省略,因为学生已经掌握,可以直接引入新课。

2、在学生汇报交流发现的规律时,对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规律的引导不够到位,显得比较着急,深怕学生不会,该留给学生更多地思考时间,学会等待。

图形乐教学反思篇3

昨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组合图形的运动 》这一课时。因为之前我没有玩过七巧板,备课时看到新教材中组合图形的运动的相关例题时自己都蒙了,没有明白题意。我便仔细阅读思考,原来题目是把七巧板放在方格纸上,摆成正方形,再把正方形中七巧板的每一块版经过旋转平移成了小鱼图。请同学们先在鱼图上画出七巧板的每块板的轮廓线,然后再说出每一块板分别是经过怎样的运动成鱼图的。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可是教学时可犯难了,教室的多媒体坏了,无法用课件直观展示,怎么办?也不能空说呀,还想让学生看个、想个、说个明白。我便不怕费事 ,先在黑板上画个大大的方格纸,照例题的样子画在方格纸上。并在方格纸的横轴和纵轴上分别从左到右,从下到上标上序号。准备工作做好了,开始学习的第一步,请同学们先在书上把鱼图上的七巧板进行分解并标上序号。指名一个操作能力强的同学画到黑板上。最难的就在第二步了,分别说出每一块板是经过怎样的旋转和平移成鱼图的。同桌先合作交流相互说说,接着指名说并记录下来。嗨,下面教室里讨论声由小到大,此起彼伏。五分钟过去了,分享同学的讨论结果。小组代表起来表达,感觉还是难以说清楚了,时间不多了,进行得不够顺利,我便忍不住引导学生一块一块的分解,一块一块的描述它的运动过程。我一块一块的说完了,学生靠自己的观察和理解不知是否真的懂得,叮铃铃,下课了。我累极了。可是,我怎么没有一丝一毫胜利的喜悦呢?

我在想,如果多媒体能用,课件能做成每块板经过旋转、向下平移、向右平移的动画过程演示出来该多好。教师需要学的知识和技能是那么多,加油!

图形乐教学反思篇4

1、认识平面图形的内容编排在《认识立体图形》之后,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问学生“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这一问题情境,既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也自然地过渡到平面图形的认识;更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有用,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本节课是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来完成的,利用“摸”面、“找”面、“画”面、“说”面几个环节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的感性认识,体会“面”由“体”的得和“面”与“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在画一画这一环节上,学生通过合作操作,把任务完成得比较理想,也得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且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合作与交流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小组成员应该互帮互让。因为在老师让他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立体图形的时候,学生们并没有因为没拿到最心仪的物体而有微词,也是高高兴兴地拿起其他物体与同组小朋友进行交流,有个别学生与别的同学商量着互换手中的物体。

3、在让学生操作得到平面图形之后,我直接要求学生把图形贴到黑板上各种图形所在的相应位置。在贴的时候有几个小孩把位置贴错了,给其他小孩多了一个重新分类的机会,这样的既把学生的作品做了展示,又让学生把各种图形进行了分类,并且初步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为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在“摸一摸”的活动中对面的感知不够,我的引导也不够到位,如学生说出有的面是有点粗粗的,次次的,而有的面是滑滑的,我没有及时指出这是材料的质地问题,而是直接把话题引到“面是不是平平的”上来。这样对平面图形的“平”字的理解就有点不够。

2、在设计“面”由“体”得时我没有为学生准备这么多的材料,如剪刀、印泥等。也没有引导学生说出得到平面图形的多种方法,比如用印泥印、用剪刀剪下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用铅笔沿着立体图形的边描等,大部分学生直接用铅笔沿着物体的面的轮廓画。这样的结果体现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说是打了折扣。

图形乐教学反思篇5

?图形的相似》教学反思《图形的相似》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7章《相似图形》的第1节内容,它是在全等图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相似图形承接全等图形,从特殊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从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图形的概念,并应用这一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下一步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做感性和理性的准备,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联系和纽带作用。本节课我从复习全等多边形的概念、表示法及相似比的定义入手,引导学生类比相似多边形,得出相似图形的定义、表示法、相似比的概念,让学生经历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通过类比得出结论,初步领略类比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接着引导学生比较相似图形与全等图形的异同,得出全等图形是特殊的相似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定义思考、讨论特殊图形的相似性,目的在于通过对相似图形定义的直接应用,巩固对定义的理解;接着让学生通过思考教材中“想一想”的问题,得出相图形的性质,并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再让学生做两道相关练习,意使学生认识定义所揭示的相似图形的本质属性,加深对相似图形的认识;然后配以教材“随堂练习”的练习,以加强学生应用相似图形性质应用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梳理本课所学内容,以让学生及时吸收、深化本节知识,并布置作业。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这一节课通过情景创设,引入新知较恰当,较切合实际。我在回顾以前所学的全等多边形的相关知识后,展示教学用的三角板和与这块三角板相似的学生用三角板,问学生这两块三角板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是否有关系,引入新课,这样引入能激发起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探索新知的.兴趣;

2、相似比的概念和对应边的确定是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对应边成比例”这一提法理解透彻。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我花了较多时间引导学生通过对应顶点找对应角和对应边,并教给学生通过相似三角形的表示方式确定对应角和对应边;由相似三角形写对应边的比例式时,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边,而比的后项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让学生在作业和实际应用中减少这种错误;

3、在每讲解一个知识点后都配上相应的习题,以让学生及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题实践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字体颜色的变换、图形的动态变换等,突出本课重点知识,使教学更形象、生动些。

这节课的教学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讲课节奏过快,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过少。因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为了能完成预期安排的教学内容,加之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所以我讲课的节奏比较快,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较少,例题、习题在给出题目后,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没有考虑到基础差的同学和课前没有预习的同学跟不上节奏,只顾及到教学进度,而忽视了教学质量,尤其是忽视了基础薄弱的同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与学生个体交流的时间偏少,大部分问题都是全体齐答。我所设置的问题大都向全班学生发问,在全班性的回答问题中,可能有些学生滥竽充数,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应多个别提问,尤其应多提问中等生和后进生,及时了解各层次的学生对每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适时作出教学调整,尽可能提高教学效果;

3、板演例题时,所画的图形不规范,没有按照线段的比例来画。例题的板演对学生的解题起到示范作用,所以应该规范、严密,不仅在解题的书写中要注意这一点,画图也一样。数学是一门讲究高度严密性的学科,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应给学生严谨的示范。此外,在画图时,应边画边引导学生如何画几何图形,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4、上课表情过于严肃,激情不足,没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初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是比较容易分散的,兴趣也比较容易转移,因此,越是生动形象的语言,越是宽松活泼的气氛,越容易被他们接受。而我上课时表情单一、严肃,导致课堂气氛过于紧张、严肃,学生也被影响得紧张兮兮的,没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影响授课效果。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自主探究知识,养成自己学习思考、探索的习惯,以使学生更主动、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注重个别提问,以全面了解各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注重表述的准确性和板演的严密性,作好示范,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多在调动课堂气氛上下功夫,使语言和教态更加丰富、生动。

图形乐教学反思篇6

“老师,没想到数学这么美!”这是在教学《有趣的图形》一单元时,当孩子们看着自己用普普通通的平面图形组合成一副副美妙的图案时,情不自禁喊出的一句话。多么有创造性的一句话啊!

曾经摆在第一次扮演低年级数学教师角色——我的面前的,却是与其有着巨大反差的,严肃抽象的数字。

学习数学是一项艰辛的劳动,但如果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中窥视到数学美,运算中体验到数学的艺术力,就能使孩子们将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兴趣学习。使孩子们的数学活动犹如在自由王国里漫游,使他们不仅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艰辛,也能体会到其中优美的神韵所在。

一、通过猜想感受数学美。猜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新课程中安排了很多猜想,这是以往从未有过的。在教学数字大小关系的《小小养殖场》一课中,安排了一个猜年龄的思维活动。“笑笑的爸爸今年37岁,淘气爸爸的年龄和她爸爸的差不多,可能为几岁?{56392435}。”“老师今年26岁,哥哥跟我差不多,我哥哥可能是几岁?(252837)”在这猜的过程中,小朋友不仅增强了数感,而且培养了利用生活经验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设置美妙的情境来体验数学美。刚刚跨进小学校门的小朋友尚沉浸在儿童乐园的`滑梯上,沉浸在美妙的童话世界中。对于学习,他们感觉有些新鲜,有些好奇。什么是学习?——严肃的课堂,严厉的老师,枯燥的作业?可是,当他们拿到新书时,他们“爱不释手”。卡通人物正向他招手呢!大象正和长着长鼻子的长颈鹿比高矮。大笨熊还和小白兔比跳绳呢,小白兔跳了23下,熊只跳了2下,可真笨……小朋友一下就乐了,我们的新书真有趣,就像童话一样。书中所选取的都是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背景,有意识地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这时,平时严厉的老师放下了师道尊严,摇身一变成了一位可爱的“卡通使者”,带着孩子们,乘着想像的翅膀,遨游在数学乐园中,去解开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三、在想象中体验数学美。谁说数字枯燥乏味,谁说数学难以捉摸?在孩子们的眼中,2是鹅,3是小耳朵,8是漂亮的葫芦,9是七彩的气球……每个数字的背后都有着美妙的"传说"。还有那圆鼓鼓的"○",尖头尖脑的"△",端端正正的"□",更是令孩子们爱不释手。在他们的手里,变换着美丽的图画:蘑菇,房子,小兔,……惊人的想象创造着数学美,也开启了孩子们潜力无穷的智慧宝库。

数学美在这里英姿尽展!

数学是一个瑰丽多姿的大千世界,是科学高原上的一座宏伟富丽的殿堂,它不仅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而且是一件件光彩夺目的艺术品,是一门伟大的科学。如同诗歌,绘画一样,数学以它那巧妙的方法,简略的表达方式,美的数字,美的形式,广泛的应用性,逻辑的严密性而成为描绘大自然的一门伟大艺术。它一定能领着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就象一群快乐的雁子,在数学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图形乐教学反思篇7

学情分析:由于本教材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所借用的则是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年龄小,自主探究的能力不强,如何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个学习活动中,理解轴对称的含义,创造出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所需解决的问题。

设计理念:图形特征的探究,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而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张扬个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重点:让学生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难点:判别轴对称图形方法的得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眼睛不对称的娃娃头像图片。学生发表意见,引出课题。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事物都是因为有了对称才产生美,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有着对称美的轴对称图形。

(创设贴近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情景,自然而然把学生引入新课。)

二、感悟特征,“识”对称。

1.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共同点。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课本附页的图形)。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比一比,感受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特征。

3.出示各种几何图形,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其是否对称。

4.认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定义

师: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对折 完全重合)。

把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称为:对称轴。(板书:折痕 对称轴)。

(本环节,放手让学生操作、交流、体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悟特征。)

三、深化认识,“做”对称。

(1)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轴对称图形。(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创造的,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2)展示学生作品。说说各自的创作方法。

(在本环节设计了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获得发展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张扬个性。)

四、多向拓展,“辩”对称。

1.课件出示:天天开心。(心:是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天”字也是轴对称的图形。

2.出示字母: b a n g

引导学生判断各个字母是否轴对称图形,出现争议的字母b,引导学生验证结果。

3.挑战难题,激励优胜。

①“木”字的一半②看似轴对称的“奉”字,让学生判断分析,合成 “棒”字激励学生。

4.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猜测——验证——总结)

5.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多向拓展,让学生感悟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五、升华认识,赏对称。

1、欣赏短片

2、说一说。

出示短片中不止一个对称轴的图片,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认知能力说一说,为以后的学习铺垫。

(通过赏析,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积极情感。)

六、课堂小结

出示两幅是轴对称的表情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今天的收获。(认知的、情感的)

(本环节,既让学生感悟了成功的喜悦,也合理地整理了课堂的知识点。)

师:轴对称图形是和谐、美丽的,而且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后,老师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继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欣赏生活。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猜测——验证——总结)

对折 完全重合

折痕 对称轴

教学反思:我在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摸一摸等直观手段,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轴对称现象,还有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能以新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研究物体,体验它们的对称美。我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提供一个让学生充分展示的平台,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图形乐教学反思篇8

“图形的周长”。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我设计的如下教学思路,教学效果不错。

一、创设情境,感受一周的长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我准备这样导入新课的:

课件展示小蚂蚁和七星瓢虫比赛,要邀请大家做裁判的的场景,让学生做裁判,使他们感到了一种责任感,一种自豪感,由此会更加专注的参与比赛,更加认真的思考通过比赛谁赢?为什么赢?等问题。从而自然地引出小蚂蚁沿树叶的边线跑了一圈,赢了;而七星瓢虫只爬了树叶的半圈,输了。小蚂蚁沿树叶的边线跑了一圈,在数学上也叫一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周的意义,我又让学生亲自描树叶的一周,进一步感知一圈就是一周道理。

二、感知周长,理解概念

1、感知实物的周长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又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这一环节:设计了2个活动。

活动一:摸一摸实物的周长

由于学生有描树叶一周的基础,然后让学生再找一找、摸一摸身边的一些物体表面的一周,如课本封面、课桌面、铅笔盒面的一周等等,学生在这些具体的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建立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的概念。

活动二:描一描实物的周长

请学生拿出课堂练习卷第一题(其实是课本121页自主练习第一题),有各种生活中的实物图,让他们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描出它们的周长,通过短短几分钟描的过程,学生的体会却在不断的加深,这种在做中感悟,我想是我们老师用再多的语言都无法替代的。

2、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

从实物到图形,是一个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实物数学课本动态移走,它的封面留下的是一个长方形,由于学生有刚才描实物周长的基础,让他们描平面图形的一周的长度,已经不成问题了,通过实际描一描平面图形的一周的长度,他们对“周长”这一概念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操作,引导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学生把“周长”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总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3、理解不封闭图形和封闭图形

接着我又出示了4个图形,两个不封口的图形,两个封闭图形,让学生判断他们有周长吗?从而让他们直观的看到,有缺口的图形是不封闭图形没有周长,没有缺口的图形是封闭图形,有周长,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奠定了一个基础,“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三、引导探究,计算周长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过程”,还强调“引导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根据现实问题,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以及利用测量进行数学探究活动。”荷兰学者弗赖兰塔尔指出:“学习数学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中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俗话说:听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动手做一遍。学生只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在本课的第三个教学环节:“引导探究,计算周长”中,我是这样设计:

1、发现问题讨论方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明白了图形周长的意义,这时我进而提出了如何才能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最后确定了测量方法是:用尺子量或先用毛线围再用尺子量。

2、小组合作测量周长。

首先要明确要求。先选择合适的一个图形,选择合适的工具来测量。其次,小组分工要明确,一人测量,一人记录数据,并列出算式求出图形的周长。

(3)汇报交流。

每组选1名代表汇报,说说测量结果,介绍测量的方法,其他小组可随时补充,并提出不同意见。

(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是教材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探索的过程中,总结出测量周长的一般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内化: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一些直线图形的周长,要先测量出边长,再计算出所有边长的总和,能根据周长的含义来计算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周长,一些图形还可以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来测量。)

这样,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方式,学生经历由“疑问——讨论——解释——疑问”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主动探究的欲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不但能在操作中学会合作,而且能在合作中学会操作。

(4)巩固练习。

让他们在经历测量过程,掌握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平面图形的周长的计算,进而熟练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对他们应该不成问题?(出示图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六边形)

(在这个环节,学生可能结合平面图形的特征,在计算时采用简便算法,从而为后续的学习作好铺垫,同时也可以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

(四)拓展延伸,运用周长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所以,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练习:

①老师要给板报围上拉花,围一圈需要多长的拉花?(出示图片)

②一道思维拓展题,让学生观察一个不规则图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否相等?通过学生讨论,课件演示,让他们直观的看到他们的周长是相等的。

这样设计可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改变了以往只让学生总结的模式,再学生总结完之后,我把本节课的重点,以字幕的形式出示出来,加深学生对这节课重点知识的印象。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读书的苦与乐演讲稿通用5篇

读书的苦与乐演讲稿参考5篇

苦与乐演讲稿100字5篇

读书的苦与乐演讲稿优质6篇

教师的苦与乐演讲稿通用5篇

幼儿教师的苦与乐演讲稿优质5篇

幼儿教师的苦与乐演讲稿参考5篇

幼儿教师的苦与乐演讲稿5篇

幼儿教师的苦与乐演讲稿优秀5篇

教师的苦与乐演讲稿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584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