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优秀的教学计划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教学,很多人都在为怎么写好教学计划感到发愁吧,以下是高中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8年级地理上教学计划6篇,供大家参考。
8年级地理上教学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内容与章节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六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五、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第一章
第2—4周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3—6周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4—8周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9—10周(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11—12周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13—14周第四章
第15—16周第五章
第17—18周复习
第19—20周复习及期末考试
8年级地理上教学计划篇2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2三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学科的特点,现将本学期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 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七年级上册)。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级性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级性不高,厌学情绪较重。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认识地球”,教材从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人们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图,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世界的地形”一节,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叫地形、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海拔和相对高度等概念,然后从运用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等概念入手,对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
“海陆变迁”一节,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第三章 世界的气候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第四章 居民和聚落
本章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主要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世界文化遗产。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初步引入国家的概念,主要讲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差异,并简略分析了导致发展差异的原因;第二节“国际合作”,介绍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讲述国际合作的基础和重要性;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主要介绍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主要国际组织的宗旨和职能。
五、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六、具体措施
1. 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3. 教学中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4. 重点热点抓辐射 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搞好集体备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讲究练习的实效性。
6、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0、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总之,在本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七、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共32课时,分别如下: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绪言 与同学们谈地理 1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
2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2
3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2
4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1
5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2
6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2
7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2
8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2
9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2
10 复习,迎接段考 2
11 复习,迎接段考 2
12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2
13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2
14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2
15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2
16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2
17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2
18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2
八、 学进度表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1
9月3--4日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1课时),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2课时)329月5日
―
9月11日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3课时)339月12日
―
9月18日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2课时)249月19日
―
9月25日放长假59月26日
―
10月2日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3610月3日
―
10月9日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3710月10日
―
10月16日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2课时),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1课时)3810月17日
―
10月23日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人种(1课时),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2课时)3910月24日
―
10月30日第三章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1课时),第四节世界的聚落(2课时)31010月31日
―
11月6日复习,期中检测31111月7日
―
11月13日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1课时)第二节气温和降水(2课时)31211月14日
―
11月20日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2课时),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课时31311月21日
―
11月27日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3课时)31411月28日
―
12月4日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课时),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2课时)61512月5日
―
12月11日第四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课时),第五章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2课时)31612月12日
―
12月18日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第二节国际合作31712月19日
―
12月25日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
31812月26日
―
1月1日综合复习191月2日
―
1月8日重点复习201月9日
―
1月15日期末水平检测,放寒假
8年级地理上教学计划篇3
一、 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具体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认真写好教案。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6、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7、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8、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进度安排
章 节 课时周次
第六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 1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2 1-2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3 2-3
复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24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25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26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27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28
复习 29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面向海洋的开发区-珠江三角洲2 10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2 11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2 12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岸地带 2 13
复习 1 14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1 15
期末总复习 6 15~17
20xx年02月26日
8年级地理上教学计划篇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共有两个班83人,本届学生基础较差,上进心不够,甚至有部分学生厌学。但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较为理想,上学期期末考试参考人数92人,其中67人及格,及格率为72.83%左右;优生只有26人,优生率为28.26%左右,这个成绩相对于同类乡镇来说应该很好了。这期要参加泸州市会考,因此教学内容较为繁重,这学期我将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教学成绩。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共五章内容,针对每章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本章学习是以区域为单位,将中国大致按方位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在已学的地形、气候及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特征和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的差异。在本章的最后设计了综合归纳和比较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学习活动,在各大地理单元中,也对认识区域部分未能涉及的一些具有较大意义的地理知识,进行了简介,意图通过这些设计和活动,在整体知识背景和区域学习方法方面为后续认识区域部分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重难点: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能填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特征。
3、能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
在学习了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了解中国整体概况之后,本章转入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本章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主体,课本选择了东北、首都北京、长江流域、西部地区和中国台湾五个不同内型的区域构成本章的五节内容(另外还有第七章专门讲珠江三角洲地区)。课本选择的区域,纵贯南北,横联东西,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由部分到整体地认识祖国,并学会不同类型区域的学习方法。
本章重难点: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为本章重点之一。
2、“举例说明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为本章重点之一。
8年级地理上教学计划篇5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学科组有四人承担初一年五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10个课时。上学期,平均只有6人的优秀率,比起其他的学科有拖后腿的迹象。有的班级后进的同学较多,后劲充足;但也有一些班级落后面实在是大。这学期,需要关注的就是,优秀率的提升,还有班级落后面的改善。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三章,第一章《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概括了各亚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情况。
第二章《各具特色的地区》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各地的人文特征.
第三章《不同发展类型的国家》具体说明了几个国家各自特点.
三、本册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
四、本学期总体教学目的要求
(一)针对教师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5、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二)针对学生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
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自觉性,收看新闻联播节目,增进对世界的了解。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1—3周:第七单元《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具体内容:
第1课世界第一大洲
第2课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第3课人口最多的大洲
第4课经济发展的差异
第4周第一次测试
第5—7周:第八单元《各具特色的地区》
具体内容:
第1课东南亚(一)
第2课东南亚(二)
第3课中东
第4课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5课欧洲西部(一)
第6课欧洲西部(二)
第7课拉丁美洲
第8课两极地区
第8周第二次测试
第9—10周复习、期中考试
第11—15周:第九单元《不同发展类型的国家》
具体内容:
第1课东南亚(一)
第2课东南亚(二)
第3课俄罗斯(一)
第4课俄罗斯(二)
第5课澳大利亚
第6课美国(一)
第7课美国(二)
第8课印度(一)
第9课印度(二)
第10课巴西
第16周第三次测试
第17周第四次测试
第18-19周期末复习
第20周:期末考试
8年级地理上教学计划篇6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三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检测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合理使用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课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