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重视作文,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成绩,想要将身边的事情积累下来,写作文就是不错的方式,以下是高中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包饺子的作文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包饺子的作文篇1
冬至到了,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有句民谣是“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所以,今天中午一放学,妈妈就说包饺子,并且牟星宇妈妈也一起过来包饺子。我高兴的说:“我们也学包饺子,妈妈同意了。
我们先学第一步,妈妈教我们把面放在盆里,然后一边往面粉里浇水,搅动面粉和面,我照妈妈说的做,可是一会儿两只手就被粘住了,妈妈往我手上撒了一些干面粉才把面弄干净。原来看妈妈和面时觉得很简单,现在觉得真难啊!在妈妈的指导下,我们笨拙的把面终于揉到一起。
第二步是切馅,今天的馅是藕和胡萝卜的,我们先把藕和胡萝卜插成细条,又剁成沫,然后阿姨放上较好的肉和佐料,馅就弄好了。
第三步是揉面和擀皮,首先妈妈在面板上把面揉匀,切成四小块,又把一小块面拉成长条,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把小段压扁,擀成一个一个小面片。我们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做起来,可一到我手上,它们就变得不听话了,尤其是擀面片,我右手拿着擀面杖,左手拿着面饼,可是怎么擀也擀不圆,不是粘在面杖上,就是不听使唤地擀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我说:“唉,真难”。妈妈和阿姨包着水饺说:“挺好,挺好”。听着她们的鼓励,真希望擀得一个比一个好。
第四步就是学包水饺了,我把面片放在手上,又用勺子弄了一点饺子馅,可是这边捏好,那边漏馅了。我想:我再包一个,要少放一点馅,我捏好一看,没漏馅,可放在那,就像一个半圆的面饼,真难看。妈妈看我泄气的样子,就手把手教起来,他让我拿起一个面片,放上馅,然后把皮合起来,先再中间一捏,在向两边一捏,直到没有缝儿,我包了一个又一个,妈妈说我有进步,我心里美滋滋的。
在我们共同努力下,饺子终于包好了。这时,锅里的水也烧开了,我还学着大人的样子煮水饺,一会功夫,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就端了上来,我吃了一个水饺,觉得今天的饺子格外香。我第一次包饺子,真开心啊!
包饺子的作文篇2
一期的作文课就要结束了,老师突发奇想,安排下一周组织我们学习包饺子以示庆祝。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教室,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的饺子馅,有韭菜鸡蛋的、荤香鸡蛋的、有猪肉馅的,牛肉馅的,简直是应有尽有,俨然是一个风味饺子馆。饺子馅的香气在教室里弥漫,让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加入到包饺子的行列里去。
在讲桌前,有两个案板,案板上是几大团的面团,只见老师在用手反复地揉搓。我赶紧上前说:“老师,你去歇着吧,这点小事还用您出马吗?”老师开心地笑了,然后很爽快地将任务交给了我。可是当我一碰那面团,才感到揉面并不是我说的那样轻松。这个面团好硬呀,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总算揉软了。
上课了,老师开始教我们包饺子。第一个环节是擀面皮,老师先是示范,让我仔细观察,然后让我们找出擀面皮的动作要领。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看着,眼睛里闪烁着激动得光彩。终于老师说:“咱们分成每组两个人比赛擀面皮,看谁擀得又圆又快。”同学们听了这下可炸开了锅,争先恐后地举手,加入比赛。结果许多同学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擀出的皮丑态百出,但并不影响我们的心情,因为看到那样丑陋的饺子皮总会惹得我们哄堂大笑。
接下来是包饺子的环节了,老师拿出了一个饺子皮说:“现在我来告诉你们包饺子的要领,先拿筷子夹上一些馅放在饺子皮的中间,把馅压匀,然后将饺子皮的两端对折捏紧,最后将两边的口再封紧,一个饺子就包好了。”看着老师娴熟的动作,同学们跃跃欲试,可当我们真的实践起来的时候,看着很简单的事情怎么做起来这么难呢,先别说样子好不好看了,就连馅都包不进去。老师就在一边耐心地指导,终于一些同学掌握了要领,快速地包了起来。
开始煮饺子了,伴着满屋的香气。同学们开心地笑着、说着。最为激动人心的是饺子出锅的时候,同学们如猛虎扑食一样一窝蜂地冲过去,拼命地往嘴里填饺子,一边吃一边兴奋地大叫:“我吃到一个猪肉大葱的”“我吃的是芹菜陷的”“我吃的是韭菜鸡蛋的”……整间教室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饺子,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吃到的不仅仅是饺子的味香,更是荡漾在我们心中的劳动的香甜。
包饺子的作文篇3
在新年来临之际,包饺子莫过于中国最传统的习俗了。新年的饺子虽然不能与那些燕窝鲍鱼相媲美,但我爱吃,所以就成了“山珍海味”。今天是大年三十,全家都在忙活年夜饭,我求妈妈也让我包一包饺子,但她总是不同意,说我包的太难看。几番软磨硬泡,我也终于能如愿以偿了,不仅能尝到美味的饺子,还能亲自过一把包饺子的瘾儿。
我们一家人在厨房里热热闹闹地开始准备饺子的原料。新鲜的肉末、绿油油的韭菜、几个鸡蛋,还有盐、味精等调料。经过妈妈的加工,这些原料摇身一变,成了一盆香味四溢的馅料。爸爸在案板上擀皮儿,不一会儿,刚才还是一团的面,已经成了一张张雪白的皮儿了。
一切都准备就绪了,我向爸爸“拜师学艺”,包起了饺子。我先拿起一张皮子摊在手掌上,用筷子夹了些肉馅放在皮儿中央;然后再将皮儿的边儿紧紧捏拢,因为以前有饺子露馅的经历,这个饺子足足捏了十几二十下,肉馅密不透风地躺在睡袋一般的皮儿里;为了美观,还要将皮儿的边儿捏得凹凸有致——这下,一只小巧玲珑的饺子就制作完成。虽然它看起来大腹便便、站立不稳,但毕竟是我亲手包的为数不多的像样的饺子啊。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盘子里,接着,我捋了捋袖子,又小心翼翼地包起第二只、第三只……渐渐地,我包得越来越好。没过多久,就包了满满一桌的饺子。
水咕嘟咕嘟地开了,饺子们陆陆续续地跳下了锅,快乐地在锅里翻腾。
不一会儿,一股肉香扑鼻而来,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争先恐后的上了桌。我抵挡不住诱人的香味,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只饺子,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虽长的不怎么好看,但这饺子毕竟有我包的,就是好吃!
这次包饺子既让我一饱口福,又使我亲身体验了包饺子的乐趣,真是一件趣味无穷的乐事!
包饺子的作文篇4
过年了,我家乡有一风俗——包饺子,吃饺子,今天,我们一家人就自己动手包饺子,并品尝自己包的饺子。
父亲喊道:“大厨,快来包饺子呀!”我一听就是叫我的,我赶快跑过去,父亲疑惑地问:“你来这干什么?快去学习!”我奇怪地问:“你不是叫我吗?”父亲哈哈大笑:“就你还大厨,自从你的面将军问世以后,再也没人敢让你包饺子了,你妈可是我们家的大厨。”我抬高声调:“今天你们再让我包几个试试,不行的话我以后再也不来捣乱了。”
终于开始包了,我不慌不忙,左手端着面皮,右手拿着筷子,小心翼翼地把馅放在皮上,最难得要数包了,我慢慢地捏,心里谨记着上次的教训,千万不能让馅掉,渐渐地,我头上开始冒汗了,眼睛紧盯着馅,将边角捏住,右手拇指向外轻推内侧皮,食指将外侧皮形成褶折,右手拇指将褶折捏紧,这样饺子就做好了。包好了饺子,母亲就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里煮。在饺子煮的时候,我们商议好了,自己吃自己包的饺子。饺子煮熟了,母亲一打开锅盖,肉馅的香味扑鼻而来,开始品尝了,不知道为什么,不管是包得像月牙的饺子,还是包得“皮开肉绽”的饺子,味道还是那样香美。
大家一边收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怎能不高兴?春节怎能过得不快乐?
包饺子的作文篇5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九,也就是中国传统节日除夕。一早,母亲就去菜市场买来了饺子皮和肉,外公飞快地把包饺子的馅也做好了,包饺子的工作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于是我们就开始包了起来。
我和母亲包的饺子是花见花败,而外公包的饺子是花见花开,好看极了。于是我就开始注意了外公包饺子的步骤:原来是这样的,先把一张饺子皮全部展开,平铺在左手的手心里,然后再用汤勺舀半勺饺子馅放在饺子皮的中间,最后把饺子皮对折起来用手把饺子皮周围捏成一条一条的褶,这样一个漂漂亮亮的饺子就包好了。
于是我就按葫芦画瓢起来,可是让我生气的是我包的饺子还是奇形怪状的。外公说“饺子的外表好看不好看不是最重要的,好吃才是最重要的。”这时我有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我先准备了两张饺子皮,将两张饺子皮的边缘给粘好,再用勺子弄一大勺饺子馅,再将另一张饺子皮盖上,将周围给垫起来,最后把周围的边缘全部捏紧,这样一个圆形的饺子就包好了,可是我按照这个做法做完后,却包了一个“花篮”。“其实这样的包法也是有好处的,一个饺子皮只能放小小的一勺饺子馅,但是这样包法饺子馅多又不会在饺子下锅的时候漏出来”,我自我安慰道。
晚上吃着自己包的饺子,真的很开心。
包饺子的作文篇6
古代对冬至十分重视。有“冬至大似年”的说法,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机。从汉代以来都举行庆贺仪式,到了宋代,达到顶峰。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叫做长至或大冬。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节日三天,百官朝贺,君不听政,民间三日歇市。北方地区又称冬至为亚岁、小年,同春节差不多,只是没有拜年这一条。据说孟子死于冬至日,乡人非常悲痛。于是,废除庆贺冬至的仪式。
至于冬至祭祖之俗,早在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记载。说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记载,至宋代多起来。《东京梦华录》讲京师最重冬至节,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武林旧事》说以馄饨享先。
明清时代冬至祭祖盛行。嘉靖《江阴县志》记载:“节朝悬祖考遗像于中堂,设拜奠,其仪并依元旦。”在宗族制度兴盛的南方地区,祭祖往往在祠堂进行,嘉靖江西《南康县志》:“冬至祀先于祠,醮墓如清明。”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风俗,如万历《建阳县志》说:“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福建祀祖用专门制作的粉米圆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样,在家庙祭祀祖先。
冬至作为节候甚或岁首,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祭祖所表达的正在于此。
在我们小时候,冬至是个和过年(除夕)、清明节、七月半一起并重的节日,并有谚语如下:“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就是说烧纸钱祭祖,清明节那天时辰要早点,冬至这天要时辰要晚点,而农历七月十五更是不能等到中午。每到这几个节日,家家户户都要烧四大碗祭祖,当中鱼和豆腐不可少,鱼即“余”,希望过上富足有余的日子,豆腐意即“都富”。祭祖的四大碗菜也有讲究,首先不能有荤气的东西,比如葱,蒜,韭菜。其次,鱼最好是鲫鱼,不能是鲢鱼,因为鲢鱼无籽(子)。四大碗一般至少有鱼,肉,豆腐,第四种有时是蛋皮,过年则是肉圆子。
祭祖的场合在家里堂屋,要焚香祷告,氛围很是庄重,所以各种细节总是丝毫不敢马虎。祭祖的饭要倒扣,每碗插的筷子数量一至三双不等。小时候,我好奇地问家人为什么这样?家人只是说给死去的家族长辈吃的饭就该这样,至于每碗饭上的筷子数量不等,更是解释不清,是上代人传下来的规矩。祭完祖先的饭菜要在灶上回过热气后才能吃。
祭祖的八仙桌的面板的纹路要东西走向(平常使用时候则是南北走向)。南面烧纸、拜祭。烧纸钱时,大人要求我们不能说话,不要乱跑,说这时亡人只在吃饭,不能打搅他们。还有一些小的细节,比如这一天不能打坏饭碗等。当然,更重要的一点,祭祖必须由男子进行(我想,这也许就是农村重男轻女的原因之一吧),所以没有男孩的家庭,必须得招赘女婿,行驶儿子祭祖的义务。
我们家祭祖,父亲健在时,由父亲主办,父亲去世后就由哥哥们操办,上饭、插筷子、点蜡烛(小时候没有蜡烛,就点煤油罩子灯)、依次磕头、烧纸钱、回锅饭,一家人再吃饭。回来,我在城里安了家,清明节、过年前肯定要回家上坟、敬亡人,过大冬就没有回去过,生活在楼上也没有敬过亡人。这样一个场景:焚香烧纸的烟火缭绕中,一个孩童平神静气,满脸肃穆,对着桌子三叩其首,这对于孩子是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后人不能忘根。
我们住进了城里,我及将来孩子可能会不知道房子哪里是正南正北,也不会有大大的八仙桌。即使一切从简,想办法焚香祭祖,我的祖先又怎会知道,在某个钢铁森林的小盒子里,有他们的子孙在此祭拜?因此,我就一直没有给他们遥寄过纸钱,只会在清明节、年前,带着妻女把纸钱送到坟堆上烧。对我的孩子来说,我更不知道他们以后连我们这些精简了的动作还做不做?也不知道是否能将这些祖祖辈辈都有的烙印继续在她身上刻就下去?如果是,这是否是种迷信,或者是种自私?如果不是,这又是否会让她从此失去了根?
包饺子的作文篇7
除夕下午,家家户户都开始包饺子,为午夜饭准备。以前我们家的饺子都是妈妈自己包,非常慢。今年,我想做一回妈妈的小帮手,便想让妈妈教我学包饺子。
开始包饺子了,妈妈先演示给我看:只见妈妈先把一条长长的面切成几块儿,然后再擀平,用手拿起饺子皮儿,托在手心儿里。又拿起筷子,夹了大盘里的一些饺子馅儿,放在饺子皮儿中央,再把饺子皮儿对折,之后把饺子皮儿张开的地方用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一捏,一个漂亮的饺子就完成了。
妈妈演示过后,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包饺子:我先拿起饺子皮儿,放在左手手心儿里,再用筷子夹起饺子馅儿,往饺子皮儿中心一放——不好!饺子馅儿太多,包不住了。妈妈见了,耐心的给我指点:“饺子馅儿包的太多,自然就合不拢了,应该去掉一些,这样才能包好”。我照办。我又把饺子馅儿放进去一些,一包,糟糕!饺子馅儿包的太少,成了饺子饼了。妈妈在一旁见了,耐心的对我说:“饺子馅儿报的要适量,不能多也不能少,还要有耐心。”我早就听不下去了,不耐烦的说:“包饺子原来这么难啊!我不包了。”妈妈听了,说:“包饺子必须有耐心、恒心。我相信你能做到这一点。一定能把饺子包好!”
听了这些话,我鼓起勇气,再次试着包。我把饺子皮儿托在手心里,然后用筷子夹住饺子馅儿放到饺子皮儿中,“太好了,这次的馅儿不多也不少。”说完,将饺子皮儿对折,有用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饺子皮儿张口的地方,这样,一个白白胖胖的饺子就诞生了。虽然没有妈妈包的好,但也有点儿像样了。
饺子煮熟了,我吃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觉得比什么都香。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春节饺子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