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范文网 >教学计划

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案7篇

教案的书写对我们的帮助是有目共睹的,需要端正自己的心态用心对待,为了进一步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写好教案是最关键的步骤,下面是高中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案7篇

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案篇1

严也是一种爱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及活动的体验探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代沟,代沟的表现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逆反心理的危害,同时让学生明白通过亲子双方的努力,代沟是可以填平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和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的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的辨证分析能力,增强促进自我成长的责任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教学重点:正确看待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

教学难点:代沟的产生及逆反心理的危害。

第一课时 成长也会有烦恼

课前准备:课前先通过班主任了解班级学生基本的家庭关系,记录特殊家庭的学生、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学生等,以便在活动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还可以记录家庭关系良好的学生,以便于有意识地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给其他同学提供好的建议。

教学过程

一、成长的烦恼

1.同龄人的心声(见附录)

活动内容:引导思考,同学们有过类似的烦恼吗?请举几例。为什么原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勾勒出“生活画面”,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同时对同伴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纠正认知偏差,缓解心理压力。如一些学生可能本来对自己的亲子关系很不满意,但他可能抱怨自己父亲不好。通过这一了解发现很多人也跟他差不多,知道这种现象是青春期孩子的共性,他对父母的不满情绪就会降低。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认可教材上的材料,即学生身边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事,是每个学生都可能遇到的事。然后可以让学生补充相近的材料,意在让学生参与,介入到现实生活情景之中。再让学生讨论分析原因,从中体会父母的期望、立场、态度、心思,通过这些分析体会父母的爱。最后,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重在发挥其导向的功能,并不是要通过这一活动解决全部问题,因而要注意达成有限目标,要在努力方向上引导。要注意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上思考问题,即会与父母换位思考,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严要求中蕴涵的爱心和期待。

2.苦恼的不只是我们(见附录:一份杂志上的两封信)

活动内容:分析成长中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烦恼?通过比较两代人的不同,分析造成隔阂的原因。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首先在于让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对父母的正确做法更容易接受,不当之处也更容易理解和宽容。其次,通过比较,让学生对自己有个再认识。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容易走极端,看问题容易片面。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审视自己,从自己方面找原因,促进心理的成熟和处事方法的掌握。还有,比较方法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终身受益的方法,以增强其能力。

教师行为:第一步,让学生分析,找出与父母的差别;第二步,探讨这些差别会造成哪些交往中的障碍;第三步,让学生评价矛盾的性质(爱与期待中的矛盾),不能夸大这些矛盾;第四步,体会矛盾之中包含的父母的爱心和期待。鉴于比较两代人涉及许多内容,先为学生提供可比较的角度:

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老师需要把握好度,即不能搞得太宽太多,因为这只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铺垫,而不是教学的重点。二是要渗透辨证观点的教育,即比较中分析并全面地看问题,分别看到两代人的利与弊。三是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心情。这是体谅父母苦心的关键,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

二、成长不烦恼:

1.阅读感悟:其实你只有8%的烦恼

出示材料: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实验者把未来7天所预料的烦恼事情写下来,投入“烦恼箱”。在过后第三周,打开“烦恼箱”,每个人核对“烦恼箱”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九成的烦恼没有发生。他们把剩下的一成烦恼仍然留在“烦恼箱”里,过了三周,再拿出来核对,结果发现,那些烦恼已经不成为烦恼了。结论:一般人的忧虑40%属于过去,50%属于未来,只有10%属于现在。92%的忧虑没有发生,剩下8%是你可以轻易应付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不必因亲子关系出现裂痕而过于忧虑。

2.质疑交流:订立一份《家庭和约》

出示材料:最近,华华在自己的卧室门上挂上了“请勿打扰”的牌子,让妈妈百思不得其解:“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还是孩子已经独立到非要挂牌子的地步?”爸爸也难过地说:“自从挂了那块牌子,我觉得好好的家就像旅馆似的。”但华华却不以为然。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讨论:父母为什么为难过?你对此怎么看待?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如果与父母共同制定一个家庭规则并遵照家庭规则去做,结果可能会怎么样?并引导学生自拟提纲,与父母订立一份《家庭合约》。

3.身体力行:预防父母“唠叨”的招数

参照下面“预防父母‘唠叨’的招数”,指导学生将其运用于实践。

学习方面:赶前不赶后,完成了作业,父母唠叨自然少了。

仪表方面:如果你对奇装异服感兴趣,那肯定在父母干涉之列,此类的尽量避免。

社交方面:社交本来是你的自由,但别忘了父母还是你的法定监护人。所以,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你在哪里,干什么,和谁在一起?出门前说得越详细越好,把联系电话留下,大多数父母即使知道孩子的派对地址,也不会到现场来“捉拿”你的。

卫生方面:起床叠被子,保持房间整洁,也是许多父母希望孩子养成的好习惯,如果你不讲究这一套,就不让他们看见,更不要让他们插手打扫啦(否则更有话唠叨你了)。适当的时候,来起早起,把自己的房间好好打扫一番,也捎带打扫一下家里的其他房间,这会让你的父母欣喜不已。

课前准备:

本课内容浅显,不涉及更多伦理,主要是情感和实践问题。要提高本课的教育实效,首先要在课前调查了解自己的学生,以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哪些事容易引起与家长的冲突。②学生在化解与家长的冲突,有哪些成功的经验。③学生在与家长的关系中,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④学生逆反心理在家庭关系中的反映。⑤能够感染学生的例子,特别是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学生接近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阅读感悟——爱的冲突(见附录)

活动内容:引导思考:你是否也经历过“爱的冲突”?试举一例。仔细体会材料,是爸爸妈妈不爱我们吗?还是他们不知道怎样表达爱?会不会是他们已经表达了而我们却未察觉?代沟,究竟谁不理解谁?是爸爸妈妈不理解我们,还是我们不理解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和回忆自身心灵深处的感动和故事,让学生读懂父母的真诚与无私,为后面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分析逆反心理的危害作铺垫。

二.理性分析——冲突的代价

活动内容:连续性提问:你当时是怎样想的?最终结果怎样?这个结果对你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与影响吗?如果有,请具体说明。现在你对这件事是怎样想的?如果你当时按你现在的想法去做,设想一下结果又会是怎样?你认为代沟产生的责任主要在于谁,为什么?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体会家庭冲突的不快,体会逆反心理造成的影响亲子关系、伤害父母和自己等危害,认识到逆反心理所存在的不利的一面。这样能让学生理智地对待与家长的矛盾,不任性,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主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感受,通过体验明辨是非,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因为冲突的解决有正面和反面两种体验。所以要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既可以讲正面的经验,也可以讲反面的教训。

教学建议:在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讨论;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事件本身的介绍不细,核心在于让学生体验;要注意学生思想的升华,即理性地看待处理问题的不同结果;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危害进行梳理,如情感伤害、经济损失、阻碍家庭和个人发展等。

三.认真聆听——来自父母的心声

活动内容:出示材料:《孩子,我为什么会打你》(见附录)。引导思考:你也有过挨打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现在如何看待这种经历?采访自己的父母,问问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感受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家长的错误伤害父母。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出自本能的,是最无私的,只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令孩子们不太喜欢罢了。但这也不足以导致某些孩子过激的方式来“回报”亲人。

四.出谋划策——面对生活中的烦恼

活动内容:就下列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①爸爸说写完作业就让我出去玩。我写完作业,妈妈又让我再做两道奥赛题……②妈妈说只要我期末考到班级前三名,就带我去旅游。我真的考了第二名,妈妈却说她没有时间……引导讨论: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我们应该怎么办?

①妈妈非要我学钢琴,我一点都不喜欢,我的志向是当一个科学家。②妈妈很支持我,同意我学画画,可是现在我对它的前景不看好。③爸爸就知道让我学习,当尖子生,可我总是考不到第一,失望极了。引导讨论:如果父母的期望与你的愿望不一致,你是坚持己见还是服从父母的意志?你会如何说服父母来支持你的愿望?

①父母偷看了我的日记;②父母将我的朋友拒之门外。引导讨论:当父母的做法“不合理”时,你会怎么做?父母这样做的用意何在?建议:可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

①一个同学说:我妈就是烦,每天我吃早饭的时候,她就说:“吃完早饭去喝牛奶,别忘了。”其实,牛奶和书包都放在我的写字台上,我上学拿书包,不就看见牛奶了吗?真是的!②女儿晚上去看电影,九点多回家。妈妈说:“才回来,我到路上都看了好几次了。”女儿说:“妈妈真是的,难道看看就能把我看回来?”③我骑自行车上学,爸妈每次都要叮咛一句:“路上小心,注意安全。”引导讨论:父母讲这些话的真正用意是什么?面对父母的唠叨,怎样做才会双赢?这里重在引导学生领悟同样一句话可以有多种意思的理解,即锣鼓听音,说话听声。

设计意图:选取这些两难问题,当然这些都是青少年学生所关心的、跟他们的成长密切相关的话题,让不同的价值观念相互碰撞,激起个体的内心价值冲突。让学生自主探究增进与父母的了解与沟通、化解冲突的办法,并让学生设想不同的方法可能带来的后果,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沟通方式和处理方法所带来的结果是不同的。

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情绪的含义,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情绪有四种类型----喜、怒、哀、惧。人的兴趣、志向不同,所反映的情绪也不相同,情绪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对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使学生理解培养良好情绪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利用一些情景使学生体会情绪的产生和变化,利用多媒体播放影片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本剧的表演使学生对情绪的作用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学会分析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心理问题是当今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情绪波动较大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情绪是如何产生,情绪对自己有哪些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在今后的发展中扬长避短,培养保持积极情绪。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地位:

这一框题是基础,只有让学生了解和懂得情绪的产生及情绪对人的两种不同作用,才能在后面的学习中奠定基础。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努力调节情绪,健康、乐观的成长。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情绪反映着个人的兴趣和志向是本框的重点,这一点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就愿意做,积极性很高,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情就情绪低落、厌烦,甚至逃避。这点老师可以拓展一下。也是为下一个框题打下基础。

情绪对人的不同作用是本框另一个重点,它是从两种情绪对人的身体、智力、正常水平发挥产生作用,阐明情绪的两种不同作用,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情绪的含义是本框的难点。虽然学生对情绪有所体验,但是情绪是心理学的内容,是人的内心活动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这就需要老师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进行引导分析,突破这个难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3.联系实际的处理: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发生许多情绪,情绪对每个人的影响作用相当大,一些人会充分利用有利、促进的积极情绪,使得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也有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对消极情绪控制的不好,走向歧途、失败的事例也不乏存在。心理问题影响着人们的智力、人际关系、身体健康、正常水平的发挥,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了情绪及其作用,控制情绪和保持良好情绪,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保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控制情绪,发挥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

教法建议

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情绪情景、观看影片、小品表演、小组竞赛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含义及其作用:对人在智力方面、身体方面、水平发挥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情绪反映着个人的兴趣和志向

不同情绪的作用

教学难点:情绪的含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胶片、投影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分析教师给的图片人物,问题:"图中人物的心理品质如何?这种心理能否调节?"引出课题:

教师设置几种情绪情境,

[情景1]:当你听到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时,我感到

[情景2:]看到中国足球在世界杯比赛中的成绩,我感到

[情景3]:看到以军轰炸巴勒斯坦平民时,我感到

[情景4]:数学测验时由于自己的粗心,成绩发挥不够理想,我感到

[情景5]:自己喜欢的书,被同学遗失了,我感到

学生分析得出:激动、高兴、兴奋、失望、气愤、懊悔、生气等

教师分析:同学们说的这些感受,就是人的情绪表现。它在一个人的身上发生了很多变化,非常奇妙,这就是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内容。

[板书]:情绪----奇妙的窗口

这些情绪都不是无故产生的,而且这些情绪是变化的。什么是情绪呢?

板书]:情绪的含义

这些情绪的产生都是人们在认识和处理事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愤怒是因为平民受到伤害,高兴是因为光荣,生气因为喜爱的物品丢失,这些态度反映人们对事物是赞成与反对,积极与消极。

[板书]:情绪是认识和处理事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播放动画《打猎》

问:片中人物情绪有哪些变化

学生答:

教师总结:片中人物的态度变化是因为外界因素引起的,高兴是闻到了香喷喷的食物,惊恐是看到庞然大物,害怕是听到恐怖声音,惊讶是发现一个特大脚印,这一连贯的情绪变化透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及其对事物的态度。情绪就像一扇内心的窗口,通过窗口看到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内心活动。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变化,我们也学了许多的描绘情绪的词语,下面进行竞赛。

[活动1]:发给每组投影胶片或白纸,三分钟内完成,看哪组列出的描绘情绪词语最多,最多组全班展示。

教师:同学们写出那么多的情绪词语,说明人的情绪内容是丰富的,同学们写出的所有词语分类组合一下,请每组代表总结。

[活动2].:学生分组归类

(学生得出的结论)

[板书]:情绪的类型:喜、怒、哀、惧

老师展示几张情绪图片:

这些类型的情绪我们可通过很多途径表现出来,如肢体、声音、面部等。

[活动3]:学生做书上练习,找几个同学分别表演情绪。

展示几张世界杯球迷的图片

问:这些球迷为什么会在自己身上涂满了色彩标志?

生答:

总结:他们关心热爱中国的足球,对足球有着深厚感情和极大的兴趣。他们在每场比赛中都情绪高涨,十分投入。用各种方式表现个性情绪。相反,有些人对足球不感兴趣,再盛大的比赛也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

[活动4]:学生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最爱做的事情。

[板书]:兴趣不同,人们的情绪感受也不会相同。

志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情绪,有远大志向的人不会因为暂时的困难和挫折、失败而退缩,也不会计较个人的名利,就像范仲淹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有目光短浅,计较个人利益的人,才会使自己处于消极、低落的情绪之中。

[板书]:志向不同,人们的情绪感受也不尽相同。

情绪一旦产生,它就像一个神奇果,在高兴、兴奋的时候,我们会感到精神焕发,干劲倍增;当失望、悲伤的时候我们又会感到我们无精打采,萎靡不振。这就是情绪对人的作用。

[板书]:

学生讲述故事"杯弓蛇影"

结合新初一的学生谈他们新学年的打算。

问:这两种情绪对我们有哪些作用?

这两种不同情绪对人会产生哪些不同的作用呢?

情景剧:

李明与纪强的故事(详见扩展)

学生进行讨论:情绪对人产生那些影响?

师生共同结论:情绪对人的身体、智力、发挥水平、性格等方面有影响。身体:积极情绪----治病,消极情绪----导致疾病。智力:积极情绪---使人易控制理智、增强记忆,消极情绪----使判断力、分析力下降、记忆力减退。

[板书]:不同情绪在智力、身体、水平发挥方面对人的作用

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情绪的含义;情绪与兴趣、志向之间的关系及情绪对人产生的积极、消极的作用,这使我们认识到调节消极情绪有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保持积极情绪,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探究活动

自我情绪调控:

学生通过学习情绪有关知识内容,应在实际生活中努力控制情绪变化,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让学生每天记录一下自己情绪变化,随时进行调控。

情绪驿站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日期_______

一、 描述自己的情绪感受

1.早晨起床,情绪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学校期间,情绪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同学、朋友在一起时情绪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到家,临睡前情绪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今天的情绪感受是否快乐?遇到烦恼了吗?你是如何处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请给自己的调节情绪方法打分。

调查分析:爱国人士的忧国忧民属于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

设制此问题是开阔学生的视野,由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结论。

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案篇3

我爱我家

知识目标: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明白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而父母也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

能力目标: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

教学重点:感受家庭的温暖。

教学难点: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一个小生命还酝酿在母体的时候,已经倾注了家人对他的关爱,那就是他的名字。请学生说说他们的名字的用意。以此来体会家人的期待和关爱。

一.爱的回忆

活动内容:先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并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再设问:在你的家庭中,有没有发生过令你感动的事?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回忆,感受家庭的温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呵护。

教师行为:开展这一活动,一要注意正面引导,防止学生讨论亲子矛盾,而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二要注意辨证地看待这些事,因为许多家长对子女爱护有余,严格要求不足,所以要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作具体分析。

二.无悔的爱

活动内容:让学生填写表格,即“在你家,下列事情通常由谁来做?”另外,讨论两个问题:“说说自己家中贡献的人是谁,要说出具体理由”和“夸夸自己的父母,并讲给同学听”。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一要让学生根据家庭情况如实填写,通过填写体会父母的贡献;二要引导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渗透在家尽责的教育;三是说说家人的贡献,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良好道德、优秀思想方面的精神贡献;四是找父母的优点,夸夸自己的父母。

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可以不限于教材表格中所列的项目,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家中的事,凡学生能做的,要鼓励学生做,这既能培养学生能力,又能陶冶学生情操,而且有助于增进学生与父母的亲情,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在学生的讨论中,可以讲“大”的事情,也可以讲感人的具体事例,有些小事反而更能体现父母的一片苦心,容易感动人。在活动中,要注意家庭有缺陷的学生的反应,防止伤害这些学生。

三.爱的低诉:

活动内容: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写一段他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交流自己对这种爱曾经的误会或曾经的感动。

教师行为:呈现两个关于母亲的故事(见附录),并引导学生用心感悟他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并将优秀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意在让学生体会原来未曾注意的东西,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其良知发展的重要环节。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知感恩,不被感动,认为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体验,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有的学生对家长不满甚至看不起父母,也与他们缺乏对父母的理解,不会感受或感受不到亲情呵护有关。因此,要通过这一活动,让同龄人自己教育自己,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切感悟在家庭中获得的爱。

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老师要善于引导,可以用具体事例来启发;要注意以情感人,烘托出良好氛围;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发动学生积极地说、积极地体验就行了;要有意识地从父母的良苦用心、子女的责任两个方面来启发,突出正面教育的效果。如果有学生从反面冲突来讲,要注意剖析分析的本意和期望,剖析其中所蕴涵的爱,把学生引导到爱父母、爱家庭上来。

四.爱的告白:

活动内容:让学生给父母写寄言,即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写几句话并交给父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心情。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在于让学生与父母心灵碰撞,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表达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决心。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写父母的优点长处,也可以让学生写父母对自己的呵护和期望,还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和决心。第二步,在同学中互相交流,互相感染启发。第三步,把自己所写的交给父母,与父母沟通互动。

教学建议:在这一活动中,要注意展示学生的才气,如让他们写诗歌、散文等形式来写。要强调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避免说空话,避免应付。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情感和意志结合起来,即要把自己的决心和打算反映出来。这件事是一个学生与家长的互动过程,要注意发挥家长的作用,如将学生的感受反馈给家长,有条件的可以让家长也给学生写寄言,在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五.爱的成长:

活动内容:讨论:当你们的父母发生了矛盾,你是怎样做的?若父母一方或双方下岗怎么办?为了使你的家庭更美满,你还应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温馨的家庭需要全家人的齐心协力。

难报三春晖

知识目标: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能力目标:辨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具体行为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教学重点:如何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孝敬父母的道德和法律基础,防止愚孝。

教学过程:

一.爱洒心间

活动内容:出示材料:一封别样的信(见附录),引导思考:你能读懂母亲这样做的良苦用心吗?

设计意图:一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二是与教材中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效。

教师行为:引导相互交流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

二.爱的回报

活动内容:小组竞赛,孝亲故事知多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孝亲”的典例中感受榜样的力量,为自己“孝亲”行为提供借鉴。

活动内容:讨论:“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把自己尽孝后的感受谈出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孝敬父母的做法和收获,达到同龄人互相教育、启发、感染的效果。

活动内容:讨论,遇到下列情形该怎么办:

⑴父母只要我读好书,我该怎么办?

⑵父母不让我做家务,该怎么办?

⑶外出时应对父母说什么?

⑷父母生病了,该怎么办?

⑸当父母劳累一天下班回家,我该做些什么?

⑹当父母烦恼时,我该怎么做?

⑺作业未完成被老师留下来而迟归,我该怎么面对父母?

⑻成绩没考时,该如何面对父母?

⑼我想买电脑,父母认为我控制能力不强而不赞成,我该怎么办?

⑽朋友来访,但父母不喜欢,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把孝敬父母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上。孝敬父母表现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在与父母交往的任何活动中,都有孝与不孝的问题。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把学生孝敬父母的心意、表现与行为选择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教学建议: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就教材所给材料进行讨论,通过分析、选择来判断是与非,进而明确应该如何对待父母。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题目都是开放性的,有许多可以辨析之处,关键是帮助学生树立为父母着想的观念,找出孝与不孝的出发点的不同。比如,成绩要不要告诉父母,本身很复杂。就学生的权利而言,不告诉并不一定错。但如果从爱父母、孝敬父母出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与父母沟通,这对学生自己也有利。如果从怕批评、防父母出发,与父母有情感上的隔阂,就处理不好这件事。中国有句古话“百事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无孝子”。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表扬孝敬父母的好人好事。如果老师知道一些,也可以先表扬,再引导学生自己谈。其次,让学生谈自己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并注意将孝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予以归类。再次,让学生谈尽孝后的感受。尽孝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孝行,是把教育落到实处的策略。也就是说,这种道德规范不是由外界强加的,而是学生自己的主动选择。

三.爱的反思:

活动内容:仔细阅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孝子”的言行反映了什么现象?你对此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行为?如果有,你将如何改进?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曾有过不善待父母的事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发生了怎样的后果?现在你对这件事又是怎样想的?如果你当时按你现在的想法去做,设想一下结果又会是怎样?这一活动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主要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反省,来体会父母对子女深沉、无私的爱,同时,意识到自己对父母付出太少,从而增强同学的责任意识,和为父母、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

四.爱的传递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回忆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小品“粮票的故事”。

设计意图:体验孝敬父母不仅是物质上的扶助,更应是精神上的关爱;不仅要孝敬我们的父母,还应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及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案篇4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学科:思想品德

授课班级:c三1、2、3、4

授课地点:教室

授课时间:2013年9月12日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懂得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主动服务社会,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意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出、解答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作为公民应从小就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难点: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教学方法 例举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反思。

媒体类型: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以天下为己任” ──毛泽东

请同学们讨论这三段话的含义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说说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的做法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我们今天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该如何去做?

[讲授新课]

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活动1讨论:请你来参加

1、出租车司机小李向全市发出“文明在的士,美化新城市”的倡议;

2、一位市民向环保部门举报某化工厂在夜间偷偷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

3、九年级某班的部分同学利用双休日在市民广场举办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公益宣传活动;

(1)请你写出三种你已经参加过或想参加的类似的活动。(答案:略)

(2)并说说以上这些活动是应该做的吗?这样做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

(答:①是。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面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②能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1、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活动2:学生阅读课本第22页的“相关链接”,思考讨论: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从这些革命前辈身上学习什么?(答:从革命前辈身上感知承担社会责任必须从小立下志向。)

2、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活动3:学生阅读第23页的第一个材料,小组代表发言,小组间互评。

(1)作为外企员工,他们遇到了什么考验?(答:自身高薪待遇与维护国家尊严和选择。)

(2)作为外企员工,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答:在他们的心中,祖国荣誉、利益和尊严是最重要的。)

(3)如果你是该公司的员工,你会怎么做?

(答:让学生理解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3、与国家共渡难关

问题1:公民应该怎样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的?(参见:①p22中、②p23中上、③p23下中、④p23下)

4、青少年要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

二、热心公益 服务社会

活动4:阅读p24中,思考:

(1)小石所从事的志愿者工作并不轻松,但他为什么不觉得苦呢?(参见p24下)

(2)小石付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答:付出了劳动、汗水,收获的是他人的赞许、认可及自身价值的提升)。

1、社会需要相互帮助和关爱

2、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活动5:自己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这些活动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参加公益活动有:植树造林;宣传环保知识,防火,防水知识;祭扫烈士墓;到敬老院等。影响:可锻炼自己,自身价值得到提升,带动更多人与我同行,创建互帮、关爱的社会)

问题2: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何重要意义?(参见①p24下②p25中)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激发学生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怀,从小就树立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教学内容不多,但目标达成并不容易,本课设计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资料展示,学生亲身说法来感受社会责任。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并能够产生参与公益、服务社会的激情与冲动。

2、不足之处是当学生有了做公益的冲动,老师不便与学生一起去做一次公益活动,安全压力太大。

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案篇5

我们身边的规则(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的特殊性。让学生从行动上学法、用法、爱法、护法。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学生活动:小游戏:“谁更快”

谁能更快地从瓶子中更快地把乒乓球抽出来,在一个瓶口比较小的瓶子里,放入用线串好的五个乒乓球,分别请两组同学(五人为一组)上来,比比哪一组能更快地将乒乓球全部取出。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1、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规则。

创设情境: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员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

学生讨论:算还是不算?同学们讨论。假如体育比赛当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兴奋剂、借助于器械等)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讨论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对体育比赛中突发事故的讨论,引出设立规则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规则,事情可能就会带无法预计的后果。并自然将课堂引到更严重的交通事故。

交叉换位

学生活动:请学生在教室中实践一下交通规则——交叉换座位。

教师活动:不做任何提示,不要提出不许怎样做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式活动,让学生再次直观感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如果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我们发觉会很顺利,并提出规则是一种美。

生活延伸:生活中也有许多规则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请同学们寻找生活中有哪些。

如乘车先下后上,山区行路相互礼让,遇危险让妇女、儿童先撤退,拾金不昧,体育比赛更精彩,交通秩序井然。

“我的一天”,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

学生活动:一天中,你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如果要你对这些规则进行分类,你怎么分?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体现了学习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也有利增强学生体验感,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并从对比中自然引出特殊的规则——法律。

特殊规则——法律

是真是假:举四种规则的行为(社会道德、学生守则、法律、宗教规范),请学生开展竞猜,哪一种行为是法律,并从中寻找法律和其他规则的区别。(可以运用课本中的表格)

社会道德:双休日到市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要求必须保持安静。

学生守则:在学校里上课,自修课必须保持安静,否则要扣除四项红旗竞赛分。

法律:在法院旁听审判必须保持安静。

宗教规范:每天早上,平阳寺的佛家子弟必须静坐一小时。

同样是保持安静,但他们却各有不同,通过对比找到:

2、法律的三个特征: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1、 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

马丽和妈妈去参观一次展销会,并且还帮助妈妈挑选了一双鞋子,没想到穿了三天后,鞋跟就掉了,妈妈想去换但展销会这时已经结束了,妈妈说:算了,算了,就当花钱买了个教训。如果你是马丽,你给妈妈一个什么样的建议?

2、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作业】 生活中有什么规则?法律作为一种规则,与其它规则有什么不同?

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案篇6

我知我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重点与难点: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教学准备

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教学过程

[导语]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请2—3名同学介绍。)

一、“什么是家呢?”

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长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

[情景故事]教材p4两则故事说:“那……不是我的房子” “我又有家了”。那么“家到底是什么?”

二、体验活动: “家”的遐想 /我眼中到的家。(并请说明理由)

[小结]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

三、“画”家

a 爸爸、妈妈、哥哥、小松

b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兰

c 爸爸、小刚

d 爸爸、妈妈、小浩、叔叔、婶婶

——我们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知识拓展]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

——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

——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四、实话实说: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

a、小冰早就想买一个新款mp3了,妈妈说家庭经济不宽余,一定要买的话就看期末考试有没有进步。

b、小亮是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这次在学校不小心打破一块玻璃,要赔偿人民币15元。可是小他的父母刚听了一个开头,便不高兴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顿。

c、小宁生活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开车送她去学校;嫌菜差,每天保姆送饭来学校;穿的是,用的是精品;妈妈还告诉她学校的值周劳动不要参加。

d、……

五、小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六、作业:介绍我家的好品质、好家风。

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认识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懂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觉悟目标:使学生自觉向古今中外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从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教学教学重点: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教学难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教学设想: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为了提高学生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讨论,提高思想觉悟。同时,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和能动作用,培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层层剖析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当前国家实行鼓励消费的有关政策,提出问题:“鼓励消费与艰苦奋斗矛盾吗?在当前形势下,还需要艰苦奋斗吗?”引入课题。

二. 讲授新课:

首先,通过列举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取得成功的事例(如达尔文写成《物种起源》、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牛顿关于万有引力的发现等),阐述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其次,通过“铁杵磨针、寓公移山”的故事,学生讨论得出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列举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说明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战争年代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列举大庆油田两代“铁人”王进喜、王启明无私奉献、顽强拼搏、艰苦创业、刻苦攻关的感人事迹,说明艰苦奋斗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

再次,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分析,说明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就要不断创业。而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需要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三.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了无论是个人理想的实现,还是全民族共同理想的实现都必须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虽然,艰苦奋斗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但是,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也与鼓励消费不相矛盾,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仍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四. 练习及布置作业:

比较题:不同历史时期的艰苦创业精神有何异同?

板书设计

二.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1.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1) 艰苦奋斗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条件

(2) 事业的成功和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2.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 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 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战争年代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3) 艰苦奋斗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

3. 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

(1) 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的结晶

(2) 在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

(3) 我们不仅要艰苦奋斗创造物质财富、勤俭节约,更要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人教版七上数学教案6篇

人教版七上数学教案优质8篇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七上数学教案推荐8篇

人教版七上数学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七上数学教案模板8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6篇

人教九上政治教学计划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911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