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培养小伙伴们的写作才能,作文是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衡量指标,高中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美丽的水观音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美丽的水观音作文篇1
让“绿色奥运”铺就和谐共生光明大道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也是全国第一个“全民健身日”。中国体育代表团以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位居金牌榜第一的骄人战绩,成为享誉世界的“梦之队”。转瞬12年,各办赛机构、“国字头”代表队、广大志愿服务者赓续传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覆盖绿色电网,全力推行绿色行动,实现绿色文化整体繁荣,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光明大道。
让绿色理念全贯穿,始终牢记“第一身份”。“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全过程、各方位。要牢记14亿分之一的“第一身份”,始终践行“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第一职责”,高擎历史使命,时刻将“发展是第一要务”付诸实践,真正让“以人为本”的“主人翁”管理服务落地生根、掷地有声。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要紧紧依靠“追求绿色是为了发展,引领发展也要依靠绿色”的新理念新思路,实现生态保护和个人价值追求相适应、相统一。要将“绿色就是生产力,绿色就是战斗力”科学理论指导运用于实现全域绿色、城市智能、环境和谐、技术前沿目标任务的各个领域,实现绿色、协调、可持续,带动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效。
让绿色电网全覆盖,始终坚守“第一标准”。北京冬奥会将在世界舞台上首次实现所有场馆绿色电网全覆盖,让设施100%用上“绿色电”,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打造“绿色奥运”实现更高、更快、更强。依托国家电网“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目标,倾力建设“物联、数联、智联”服务系统,全面支撑资源节约、低碳环保、多能互补、高效互联的全景展示。张北柔直工程创造的12项“世界第一”,为冬奥会用电建设实现超低能耗、100%零排放。抽水蓄能、风电、光伏发电……绿色电网赋能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建设,积极探索“柔性、多元、智能”消纳模式,拉近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距离,力求实现技术更新、配置优化、环境友好。
让绿色行动全落实,始终站稳“第一方阵”。“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全域增绿、全民护绿、全控管绿的常态化运行下,人人都必须站稳“参与、协作、奉献”绿色行动的“第一方阵”。项目建设、应急保障、设备抢修……多方合作凝聚办赛合力,全程护航彰显竞赛风采,要持续健全绿色行动运维体系,在全民运动、美化环境、追求平衡中起好第一步、走好每一步。绿色中国行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攻坚行动、合作行动,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力量日益规范、更趋协调。要当好发展“排头兵”、建成执行“冲锋队”,鼓励绿色出行和消费,积于跬步、立说立行,为擘画“天蓝地绿水清、生态秀美、环境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场景积蓄能量、注入活力,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
让绿色文化全提升,始终擦亮“第一招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弘扬绿色文化,对筑牢政治文明之根、追溯精神文明之源、涵养社会文明之魂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作为国家兴旺发达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金字招牌”,在赓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塑造全民价值观上更具影响力和创造力。聚焦绿色文化物产丰富、底蕴深厚的示范区域,与生态旅游、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起来,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生态资源,倍加珍惜、充分发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域优势,决不能辜负大自然的馈赠。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必修课”,为开放文化旅游、民俗游览、历史教育等场景宣传造势,大力普及保护自然、珍惜自然的科学知识,为实现绿色梦想奋发进取、勇攀高峰。
美丽的水观音作文篇2
以奋斗之名 为“魅力”中国添彩
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这场收官战,需凝心聚力谋发展,精准发力抓落实。告别成绩斐然的2019年,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20年,这一年,要强基固本,在形势变化中让前行道路更有方向;这一年,要情系百姓,在蹄疾步稳中让民生事业更有温度;这一年,要携手共进,在真抓实干中让奋斗之路更有干劲!
提升城市品质,着眼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城市”
“美丽城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于12月23日在京召开,提出2020年工作总体要求,对重点工作任务作出部署,会议首提“美丽城市”,强调建设“美丽城市”要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城市的发展与人居环境的提升并不“冲突”,过去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雾霾”就是给城市敲响的最大警钟。创建“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绿色城市,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有压力,我们更加有信心。在打造“美丽城市”这个环保攻坚战场上,提升城市品质仍需各方发力,以创新、绿色发展理念擦亮生态文明建设底色,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攻关期,绿色发展是现实之需,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迈向高质量阶段,提升百姓幸福感,要靠创新驱动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主攻薄弱环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美丽乡村”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美丽中国”从“美丽乡村”建设开始。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创建“美丽乡村”就是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造福,农民心里美,中国才能更美。不久前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明确部署2020年“三农”工作方向,头等大事就是要“保供给”,切实解决好“温饱”问题,要毫不放松粮食生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方面主攻现阶段“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的薄弱环节,稳定脱贫攻坚成果,增加贫困区脱贫内生动力,集中“火力”啃下深度贫困这个硬骨头,切实提高扶贫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补齐农村生活类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形成长效运维管理机制,扎实推进“美丽乡村”现代化。此外,乡村“美”还需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美美与共才能共筑“美丽中国”。
美丽的水观音作文篇3
“软硬兼施”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各地通过新农村建设,让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坦的道路、错落的农舍、别致的山色、各具特色的村落……都会让人感叹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感受展开的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各地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要求,积极探索实践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农村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同步建设,绘就了农村发展的美丽新画卷。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村通公路、通讯和电力,基础设施基本建立。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全国还有近1/4的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收集和处理,80%的村庄生活污水没有得到处理,约1/3的行政村村内道路没有实现硬化,一些与社会文明相悖的习俗还在延续,一些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还很匮乏,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意味着与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差距。如何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就需要在加强基础设施等“硬件”的同时,加大农村精神文明等“软件”建设,才能不断提升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中收获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从“硬”夯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以问题导向,注重加强乡村垃圾处理、农作物存储、能源使用、空间布局、饮用地表水等方面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加强医疗服务、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推动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村道硬化等突出问题的解决,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改善环境、补齐短板,不断解决群众关心的人居环境痛点难点问题。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农村保障和服务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从“软”升实力,加大农村文化教育力度。注重建立和完善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坚持把文化建设的投入列入财政预算,有计划、有步骤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要注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要注重加强群众文化教育,通过集中学习、分散学习和业余学习等方式,不拘一格地加大农民文化教育,提升农民文化,提升群众文化生活。
从“实”树新风,提升乡村文明程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引导和发动群众自觉摒弃那些与现代文明不相符合的旧风陋习,积极投身到农村文化新风建设中来,自觉成为遵守社会公德、崇尚敬老美德、抵制封建迷信思想和陈规陋习的文明新风倡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争做文明的典范和楷模,争做和谐生活的创造者。另一方面,要注重优良家德、家规、家训等的挖掘和传扬,把传统文化中的崇德向善、勤俭持家和诚信友善等融入村规民约,加大符合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文明新风传播力度,让文明之花在广袤农村大地盛开绽放。
有美丽乡村,才有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就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坚持补短板、谋长远,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让新时代广袤乡村真正富起来、美起来、乐起来。
美丽的水观音作文篇4
“新手”上路 带你南芬“一日游”
人的一生要走很多路,要路过很多风景,但总有那么一处风景是让你一见钟情、魂牵梦绕,愿意为之驻足停留的。一个多月前,我有幸来到这里,成为服务辽宁“山城”(本溪)南芬区的一名公职人员。映入眼帘的南芬没有想象中“辽e”的奢华与闪耀,有的是安静的泰然与“刚”性美。这里山路蜿蜒,峰峦叠翠,碧波荡漾,怪石嶙峋,古道花香。清晨,携一缕阳光走过这片土地,顿有领略祖国大好河山、隽秀文化的悠然之感。
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色彩”。一路走一路清风拂面,一路走一路浓墨重彩。南芬区地处长白山系千山山脉东延,山势起伏,林茂水丰,森林覆盖率达72.4%。金秋的南芬五颜六色,异彩纷呈。山峦之内,宝藏层出。翠绿色的是软枣,黑褐色的是木耳,嫩白色的是林下参;灰黑色的是铁矿,墨绿色的是榛子林,金黄色的是稻田;倒映着山色、天色的那抹澄澈是细水河;淡黄、橘黄、火红交相辉映的是枫林;道路两旁身影摇曳、妩媚多姿的粉红与白色是象征幸福的“格桑花”。这里天高地阔,满眼山色;这里绿树成荫,绵延不绝;这里桃花粉黛,别样“春色”。
这里有“招财进宝”的“神庙”。一路走一路熏陶,一路走一路领悟。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中国的本溪,世界的财神寺”。财神寺其老庙始建于明末清初,作为文化艺术的瑰宝,发展至今成为了集旅游区、商业区、水库生态涵养区、民俗文化体验区于一身的民俗旅游度假区。这里有辽砚文化节、中国本溪财神文化节、财神文化论坛等彰显中国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带动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更是为“财神庙村”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提供了助力。财神庙以她特有的文化魅力无声吸引着你驻足,让你在文化气息中沐浴洗礼。由岳麓书院出版的《财神》一书畅销,让更多人有了了解本溪、了解南芬的途径,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与招商引资。
这里有“与时俱进”的“奇观”。一路走一路惊叹,一路走一路震撼。南芬有着大自然的恩赐与亲吻,勤劳的一代代山城人民不负天恩,用智慧“精雕细琢”,于是有了如今让人流连忘返的亚洲最大露天矿、大峡谷、大冰沟等特色景观。在倡导绿色矿山建设的今天,本钢工业露天矿度假区已形成以现代工程和革命传统教育为特色的旅游基地,带你领略现代采掘生产盛大场面;大峡谷独特的“钓鱼台组”地貌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一线天”、玻璃吊桥、丛林栈道、瀑布悬崖,一片伟岸;这个季节的大冰沟更是一片绯红,枫叶层叠、群山尽染,“小黄果树瀑布”让你在小气候中惬意遨游,寓意一生一世的1314米“水漾”滑梯带你“飞”、带你笑,送你幸福到“海角”。
看到这里,恭喜你,山色美景中你已完成今日的信步徜徉,作为“新手”的我“地导”工作也到此结束。爱我锦绣山河,赞我第二故乡。南芬之美非一日所能穷尽也,爱这片土地就会为之不懈努力。仰头云雾缭绕,山峰若有似无;低头路途平坦,脚步如此坚定。漫漫长路,且待我砥砺前行。
美丽的水观音作文篇5
一位景观设计师眼中的“环境+”
因职业和所处生存环境的差异,不同的人对什么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认识各一、期待万千。行业所致,家人从事景观设计多年,在他们日常的工作之中,对于环境的理解和要求近乎偏执。耳濡目染,有幸在与家人的交流沟通之中得以瞥见他们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孜孜追求和持续探索。
景观设计师眼中的环境,应是“环境+全民”,人人共建,人人共享。一个合格的规划设计,应是普适的,不单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需求,还应注意其他少数群体的诉求。例如,一个公园娱乐场所的设置,既要满足绝大多数的年轻人,还要兼顾到老人和孩童的特点。滑梯沙坑、跷跷板、多功能秋千架的运用,让孩子们无拘无束、放飞自我。中老年们需要开敞空间,可随音乐载歌载舞、练剑挥拳,也可品茶闲话、下棋打牌,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时间的缓缓流淌。全民参与、全民共享,体现的是“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的共享发展理念,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需要的是人人可为、人人能为、人人乐为的生动局面。“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民”,坚持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环境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共享,最终实现社会环境“人人满意”。
景观设计师眼中的环境,应是“环境+文化”,文化点缀,相得益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地域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风土民情。对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就是对本土文化内涵的保护,景观设计在尊重自然的同时,还需赋予环境丰厚的文化内涵,更加呈现多元文化绽放的生态理念。将极具有地域特色的风俗习惯、民俗风情、传统礼仪巧妙融合于景观设计之中,以此唤醒历史的记忆、激发民族的情感。例如,绿道的设计本是用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久而久之,绿道变成了“健康之路”。绿道的开发,将一座城市的人文景点、地理景观串联起来,让每一位来到这座城市的游客都能沿途欣赏美景,身临其境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魅力。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文明的衰落。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美丽中国应是环境与人民、环境与自然、环境与文化的圆融无间、共生共荣。“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广大党员干部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满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美丽的水观音作文篇6
守护绿水青山 共建“环境+”的三个维度
共建“环境+全民”,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是实地调研、深入探索的成果,是对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怎么建设生态文明的正面回应。我们唯有坚持从人民立场出发,凝聚“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的人民智慧,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共享”,方能更好地为人民创造“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崭新画卷。“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民”,坚持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共享,最终实现社会环境“人人满意”。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
共建“环境+文化”,文化点缀,相得益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地域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风土民情。对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就是对本土文化内涵的保护,环境设计在尊重自然的同时,还需赋予丰厚的文化内涵,更加呈现多元文化绽放的生态理念。将极具地域特色的风俗习惯、民俗风情、传统礼仪巧妙融合于环境之中,以此唤醒历史的记忆、激发民族的情感。例如,绿道的设计本是用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但久而久之,绿道变成了“健康之路”。绿道的开发,将一座城市的人文景点、地理景观串联起来,让每一位来到这座城市的游客都能沿途欣赏美景,身临其境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魅力。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文明的衰落。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
美丽的水观音作文篇7
绿道建设串联青山绿水 春意盎然打造万里长廊
从南京环紫金山绿道、上海黄浦江滨江绿道到武汉东湖绿道、广东南粤古驿道,在万物复苏的神州大地,一条条新建的绿道将中华大地装点得格外秀丽,绿道建设,将众多发展中城市串联于自然山水之间,让人民群众真切的感受到改革开放40年以来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
一组组有力的数字证明着几年时间里中国绿道建设的成绩斐然:2019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共建设绿道5.6万公里,其中2018年新增绿道1.4万公里。随着绿色旅游深入人心,人们更愿意选择在节假日、双休日选择去风景秀丽的度假区休养。初春阳光明媚,风景正好,绿道建设已成为践行国家绿水青山国策的重要支柱。近日,《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中已明确,到2020年全国要新增绿道2万公里。
绿道建设,更要注重其背后的附加值。通过建设绿道将每一座城市内的人文景点串联起来,使每一位来到这座城市的游客都能沿途欣赏美景,感受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人们的消费意识在近年来普遍觉醒,自驾游、自由行层出不穷,中国人口庞大,非常考验中国道路的运载能力,这些绿道的建设将人们更好地引导到旅行的过程中,让人们身临其境在旅行中感受一路芬芳的美好,这可能也会揭示生命的意义。
绿道建设,一定程度上舒缓了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着城市土壤水分涵养量不佳的状况。绿色,象征着生命与活力,绿道堪比人体周身精密的血管,他们贯穿全身,为身体各部位带去养料,帮助身体运出废料,沟通内外,联结上下。绿道也是一样,他们盘踞在城市周边,为每一座城市带来鲜活的氧气,又送走多余的二氧化碳,绿色植被是人民的卫士,是整治大气环境、打赢绿水蓝天保护战的关键一环,我们应该为中央的规划鼓掌叫好,也应为中国未来的生态环境送去一份期待,相信不久之后一座座森林城市将来到我们眼前!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